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狂飆》出圈:“考古式追劇”成爆款標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驚蟄研究所,作者|小冬

宣告|題圖來源於網路。驚蟄研究所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開白。

春節假期的熱鬧氣氛還未完全褪去,開年的一部刑偵劇《狂飆》卻已經快速佔據了熱門電視劇的榜首。有網友拍下節後返程的高鐵車廂,發現整個車廂的乘客都在看《狂飆》,而在網路上,關於“《狂飆》中的隱藏細節”一類的帖子,也隨著劇集的更新在不斷“連載”。

對於一部豆瓣開分8。7分的優質劇集而言,《狂飆》引發全民追劇的盛況固然與其超出一般水平的製作水準有關。但觀眾們像考古一樣,拿著放大鏡逐幀追劇的群體行為,也不是第一次發生。

最近幾年,包括《武林外傳》《甄嬛傳》等古早電視劇,以及《人世間》《風吹半夏》《三體》等上線不到一年的電視劇,都曾引發網友們的“考古式追劇”行為,這一群體現象的背後,不只是觀眾對優質內容的積極反饋,也反映了影視劇行業在過去一段時間呈現出的新變化。

“考古式追劇”怎麼來的?

“考古式追劇”這個詞最早出現於2021年,當時有一部分年輕觀眾對新劇、熱播劇毫無興趣,一心沉醉於“考古”過去的經典老劇,因而自發組成了特定的圈子、形成了獨有的圈層文化。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一種反常現象,主要原因在於2021年的劇集市場經歷了一輪不小的挑戰。首當其衝的是,

大量採用流量藝人作為主角、改編自成熟網文IP的大製作劇集,紛紛出現市場口碑撲街、收視資料不佳的情況。

其中改編自熱門同名小說,由許凱和程瀟共同主演的電競大劇《你微笑時很美》,在開播前打著“電競劇顏值天花板”的旗號,但開播之後卻接連發生抄襲、公然宣揚打假賽、侮辱電競職業選手等負面輿情,最終遭到觀眾抵制。

另外一部翻拍自經典武俠劇,由楊祐寧、文詠珊、白澍共同主演的《天龍八部》,則把快意恩仇的武俠劇拍成家長裡短倫理劇,為了博眼球甚至魔改原著劇情,在段譽第一次見到王語嫣的經典名場面的時候,莫名其妙加了一場段譽尿褲子的戲,因而被網友們評價為“爛劇之王”。

流量明星在古裝劇中的造型翻車,也引發了觀眾們的集體不滿。

《嘉南傳》裡,“四千年美女”鞠婧禕出場自帶美顏濾鏡,與其他劇中角色彷彿不在一個世界裡。此外,鞠婧禕在劇中的角色妝容與其在此前作品中的幾乎一模一樣,被網友戲稱為“半永久”妝容。趙露思在《國子監來了個女弟子》中,也因為頂著黃頭髮拍攝古裝劇、拍攝舞蹈戲像是在做廣播體操等行為,遭遇口碑的急轉直下。

除了內容翻車,2021年劣跡藝人的“暴雷”頻發,也讓原本一些大製作失去了上線的機會。

於是在演技掉線、流量失靈、優質劇集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一部分觀眾開始發現原來的經典影視劇反而值得“二刷”甚至反覆觀看,由此產生了“考古式追劇”的流行。

與此同時,影片網站的彈幕功能也為考古追劇的觀眾們帶來了新鮮感。在B站等彈幕影片網站,類似《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這樣的經典影視劇,由於劇集上線時間長,積累了不同時期的使用者留下的彈幕內容,每一集的彈幕數量都達到了12000條。

彈幕內容中,又經常有使用者指出以往沒有注意到的劇情伏筆或是穿幫畫面,因而導致後來觀看的使用者也開始自發性地尋找“隱藏細節”。

自此,“拿著放大鏡考古式追劇”的行為開始出現“人傳人”的現象。

行業危機倒逼優質內容崛起

流量失效的市場趨勢以及觀眾棄新劇追老劇的反常行為,不但引起了影視劇行業的注意,也讓相關企業意識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由於劣跡藝人翻車、觀眾喜好多變等原因,不少影視公司面臨拍攝中止、無法取得放映許可,又或是已經取得放映許可但未能成功出售等挑戰,造成了大量“存貨”積壓。

資料顯示,2021年22家影視公司存貨總額達到155。63億元,存貨跌價準備合計26。06億元。存貨帶來的經營損失,讓其中11家公司處於虧損狀態,而22家影視公司的合計虧損達到了13。03億元。面對生存困境,求穩成了影視公司們的唯一目標。

為了降低投資風險、挽回市場,

2021年國產影視劇行業開始整體迴歸內容本身,把提質減量作為了行業發展的核心關鍵詞。

同時,由於2021年恰逢建黨百年,在影片平臺和影視劇製作公司的共同推動下,一批製作精良的主旋律劇集和現實題材的作品脫穎而出。

例如愛奇藝自制,由朱一龍搭檔童瑤、王志文出演的諜戰劇《叛逆者》,播出後在豆瓣平臺的評分達到了8。3分。騰訊影片出品、國內首部以掃黑除惡為背景《掃黑風暴》,上線3個月播放量突破53億次,總體好評率達到80%。

而講述革命歷史的《覺醒年代》,更是以精彩的故事劇情和在服化道上的極致細節,成為“火到破圈”熱門主旋律劇集。劇中魯迅出場時,背景是一群人在愚昧地搶著人血饅頭,既引發了觀眾關於魯迅作品《藥》中有關情節的聯想,也深刻表現了“國之所以不昌、在於民智未開也”的時代背景。為了營造北京黃沙漫天的氛圍,《覺醒年代》劇組還專門僱車到河北拉來沙土,利用揚塵機還原百年前街道上塵土飛揚的場景。

對比依賴網文IP和流量明星卻遭遇翻車的劣質劇集,這一批製作精良的優質影視劇又重新將年輕觀眾們拉回到螢幕前。影片平臺和影視劇製作公司在2021年收穫的成功經驗,也順勢帶入了2022年的市場策略之中。

去年年初上線的《人世間》《開端》兩部作品,前者以歷史背景+現實題材,在開年就實現了破圈爆紅,後者以型別創新翻開了國產“無限流”的新篇章。此後,完全不帶感情線的《警察榮譽》,以取材自真實案件、還原一線警務工作的劇情,引發了觀眾的熱議。

以女性視角講述工業創業故事的商戰劇《風吹半夏》,不僅透過完美還原年代感的服化道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也因為善於在劇情中營造“爽點”收穫了一大批追劇粉絲。至於此前常常因為服化道製作水平參差不齊、劇情節奏拖沓而頻頻翻車的古裝劇,也誕生了《夢華錄》《蒼蘭決》這樣不但讓人眼前一亮,更讓觀眾越看越爽的爆款作品。

再到眼下,在動畫版遭受網友的嚴厲批駁後,還原度頗高的劇版《三體》從上線就引發了粉絲們的狂歡。原著黨們對照著《三體》小說,一字一句地在電視劇裡找出各種場景細節和隱喻,

甚至超越電視劇本身,結合原著三部曲的完整故事,討論某一幀畫面中是否暗含了後續劇情中的重要線索。

《狂飆》則因為立體化的人物塑造、草蛇灰線的劇情編排,帶來了節奏緊湊高能不斷地觀劇體驗,讓觀眾們在正敘和倒敘的穿插中,捕捉人物臺詞和動作中的“蛛絲馬跡”。

從2021年到2022年,在行業危機的倒逼之下,優質內容反而觸底反彈,給觀眾們帶來了驚喜。

停不下來的“考古式追劇”

從2021年“考古式追劇”萌發到如今,國產劇集的質量有了顯著提升,觀眾們樂此不疲地在電視劇裡找細節。

但讓“考古式追劇”成為一種群體現象的真正原因,還是當下人們的追劇的具體方式發生了變化。

早期以電視臺為主要播放平臺的時代,內容和觀眾之間只是單純的供需關係,觀眾們只能在私下面對面分享觀後感、探討對角色和劇情。而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社交媒體的出現,不僅電視劇擁有了引發更多受眾關注的能力,觀眾們也更願意透過網路,來表達和分享個人關於電視劇的觀點,由此形成了使用者對內容的反饋渠道。

使用者端的變化也引起了影視劇製作公司、播放平臺甚至是社交媒體的注意,

社交媒體平臺的娛樂內容中,影視劇已經成為平臺主動運營的常規板塊,製作公司和播放平臺也早已將社交媒體平臺當作是劇集宣發的重要渠道。

由此又向產業下游衍生出以釋出有關電視劇劇情解讀、演員八卦為主的娛樂自媒體賬號,在影視劇播出期間持續製造話題,吸引觀眾的注意。

相比過去“只看不說”的追劇方式,現在的觀眾在劇集還未上線時就會圍繞製作方釋出的演員陣容、劇情片段等傳播物料展開討論,而隨著劇集的更新,觀眾們有關劇情、角色的討論還會產生輿論熱點,為影視劇帶來更多關注。

值得一提,在多元化的社交媒體環境和輿論圈層化的趨勢下,龐大的觀眾群體也開始在微博、豆瓣、知乎、小紅書等不同內容平臺,根據自己對題材、劇情、演員以及價值觀等不同方面的偏好,聚整合為同質性群體。其中,有一部分區別於粉絲群體,

純粹以客觀事實來評價內容質量、熱衷於討論劇情細節的觀眾,成為了“考古式追劇”的核心圈層。

此前《甄嬛傳》翻紅時,有網友揣摩劇中人物的臺詞,產生了諸如“臣妾做不到”、“翠果,打爛她的嘴”等網路熱梗,還有人發現“華妃用髮夾當護甲”、“後宮宴會時,淳貴人玩手機”等各種畫面細節,甚至由此衍生出“甄學家”這一網路稱號。而“考古式追劇”的目的,恰恰就在於發現更多劇集中的細節,從而獲得超出劇集本身的樂趣。

簡單來說,“考古式追劇”的出現與內容質量有著直接的關係,而這一現象的盛行則是當下觀眾群體對內容需求的變化推動的。

2011年上線的《甄嬛傳》和2006年首播的《武林外傳》,都是有著十年以上歷史的電視劇,如果沒有超出行業一般水準的內容質量,恐怕也會像流量明星綠幕摳像拍攝的劣質劇一樣被大眾所遺忘。相反,當觀眾對爛劇感到失望、遭遇“劇荒”時,他們選擇把這些經典作品翻出來“溫故知新”。這也反映出影視劇對於觀眾不再是“看過就忘記”的一次性消費行為,而是值得重複回味的優質作品。

眼下,《狂飆》成為“考古式追劇”的物件,除了說明其在製作水平上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外,也再次印證:觀眾期待的不只有流量明星、網文IP,而人們更在意的是故事劇情、角色塑造和服化道等細節體現出的內容製作水平。“考古式追劇”不一定是優質劇集的標配,但能夠讓觀眾“考古式追劇”的作品,一定是整個行業未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