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無名》為什麼不火?梁朝偉走下神壇,王一博難挑大樑

關於電影《無名》,近一段時間總有人為其打抱不平,抱怨排片少、排片時間不理想……那麼問題就來了,《無名》何以淪落至此?

“門檻”不該有

對於這個問題,不妨暫且拋開影片的質量不談,因為每個人的審美不盡相同,有人喜歡就會有人嗤之以鼻。個人最不待見一種論調,稱《無名》是一部有門檻的片子,看似清高孤傲,實則暗戳戳內涵他人智商不夠。

平心而論,這已然成為一套話術了,而本質便是雙重標準。對於觀點相同者,大加讚賞,反之就進行人身攻擊。說得直白一些,只能表揚不能批評,與此同時自己卻可以大放厥詞,甚至是出口傷人。

就事論事足矣,越是如此口無遮攔,越是敗壞好感,於《無名》而言毫無益處。

怪自己不給力

言歸正傳,先來說說《無名》排片的窘境,只能怪自己不給力。回顧一下《無名》上映首日的情況,排片比為12。9%,雖只有《滿江紅》、《流浪地球2》的一半左右,但要高於其他影片。可結果並不理想,不僅票房沒有達到《滿江紅》、《流浪地球2》的一半,而且還被《熊出沒·伴我“熊芯”》給超越了。

打個比方好了,假如《滿江紅》、《流浪地球2》、《無名》是三個品牌的同價位競品,《滿江紅》的單日銷量是10個、《流浪地球2》9個,而《無名》只有3個。可想而知,在進貨的時候,商家肯定會優先考慮《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影院也是如此,自然要多放觀眾願意看的片子了,故而《無名》註定只能被邊緣化了。

知名度矮人一截

再分析一下《無名》為什麼吸引不到足夠的觀眾,一方面源於口碑,如果第一批觀影的路人能夠給予強烈推薦,後續必然會有更多人願意花錢買票。顯而易見,事與願違,第一批觀影的路人給出的評價並沒有那麼高,繼而影響了之後的票房走勢。

另一方面,《無名》的主創陣容知名度矮人一截,也就是所謂的市場號召力相對薄弱。在賀歲檔拉開序幕之前,個人就曾言明,《滿江紅》的主創陣容豪華程度無人能及。導演張藝謀,在國內影壇的地位不可撼動,即便是到了國際上也是聲名遠播。主演沈騰、易烊千璽、張譯,三人皆在國內個人累計票房前十之列。實話實說,僅僅是聽到這些名字,足以讓大批觀眾決定走進影院了。

《流浪地球2》稍微遜色一些,導演郭帆的名氣有限,但《流浪地球》已經成為系列電影了,相當於一個品牌。單是品牌效應,對觀眾的吸引力就不小了,何況原著作者劉慈欣名聲大噪,原著黨勢必也要來湊一撥熱鬧。加之國內個人累計票房第一人吳京, 可謂是強強聯合,早已成為許多人春節假期必看的影片之一了。

梁朝偉走下神壇

說到這裡,想必有人要問了,梁朝偉和王一博差哪兒了?

不可否認,倒退個十年、二十年,梁朝偉的確是高質量影片的代名詞,但今時不同往日了,其近些年的確罕有值得稱道的作品了。不僅如此,還出演過一些爛片,例如《歐洲攻略》,從而使梁朝偉走下了神壇。

同時也要注意到,港星整體在走下坡路,包括參演了《流浪地球2》的劉德華,要是沒有《流浪地球2》這個載體,同樣很難在當今的電影市場上有所作為。講得再現實一點,圖恆宇這個角色換成別人來演,對《流浪地球2》的票房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一言以蔽之,唯港臺明星馬首是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指望梁朝偉與王一博高低搭配來博取眼球,這個如意算盤打錯了。

王一博難挑大樑

至於王一博,毫無疑問是內娛的頂流,似有呼風喚雨之能。在本人之前的文章中,曾經闡述過對於流量的解析,流量的多寡代表不了支持者的數量,而是支持者的氪金程度。再打一個比方好了,A藝人有一萬名粉絲,能買一百萬張專輯;B藝人有十萬名粉絲,能買十萬張專輯,那麼在資本看來,A藝人的流量就要比B藝人大。

不過這套流量法則往往只適用於飯圈,道理很簡單,飯圈之外的市場太大,超出了粉絲氪金可承受的範圍。尤其是電影市場,看看個人累計票房的排行榜,流量明星真的是鳳毛麟角,想要依靠粉絲氪金氪出個幾十億的票房,無異於痴人說夢。由此足以證明,王一博的頂流屬性,在電影市場上的作用只能微不足道來形容,難以挑起票房號召力的大梁來。

結語

說一句殺人誅心的話,想要替《無名》喊冤叫屈,讓其先贏過《熊出沒·伴我“熊芯”》再說,現在還沒有資格跟《滿江紅》、《流浪地球2》叫板!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