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朱高煦為什麼沒有隨朱棣出征?朱高煦為什麼不隨朱棣出征而是北伐?

大家好,我們的博易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當年朱棣確實死在第五次北征的回師途中,但是朱瞻基,朱高煦,楊士奇,于謙等人都沒有隨駕出征。當時的朱瞻基在北京協助朱高熾監國處理政務,朱高煦早在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就因犯事觸怒朱棣而被遷封山東樂安,直到朱棣駕崩。他一直都在樂安,楊士奇也在京師,而於謙則才考上進士踏入仕途不久,更不可能跟隨朱棣出征了。

當時的情形是,朱棣駕崩在第五次北伐的途中,因為朱棣駕崩之前,獲悉了太子朱高熾也將不久於人世。所以才決定令朱高煦繼位,但是他也要求楊士奇無論如何要保全太子一家,因為朱棣很清楚,如果朱高煦繼位,朱高熾一定會遭到朱高煦的殘害。

那麼當楊士奇將朱棣的決定告訴朱瞻基後,朱瞻基是寧死不從的,而且楊士奇,于謙等隨軍大臣也不同意朱高煦登基。所以朱棣死後,在朱瞻基,楊士奇,于謙等人的謀劃下,他們隱瞞了朱棣死亡的訊息,並以鹹魚掩蓋屍體腐爛所發出的臭味。

以上情節全部出自《大明風華》,那麼這個情節在歷史上真的出現過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以鹹魚掩蓋氣味只是《大明風華》的過分戲說,不能當真。

事實上,當時跟隨朱棣出征的主要大臣是三楊中的另一位,大學士楊榮,金幼孜。朱棣駕崩後,也是楊榮與太監馬雲等人商議先秘不發喪的,他們秘不發喪的原因與《大明風華》裡的原因基本相同,就是因為漢王朱高煦一直都在謀奪皇位,所以為了朱高熾能順利繼位,權力平穩過渡,這才決定先秘不發喪,待朱棣的遺體被安全運回北京後,再昭告天下。

那麼為了保證事先不為人所知,楊榮等人也對朱棣的遺體進行了一些特殊處理,關於這段記載,《明史》裡是這麼說的:

太監馬雲密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謀,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熔錫為椑以斂,載以龍舉,所至朝夕上膳如常儀。壬辰,楊榮偕御馬監少監海壽馳訃皇太子。壬寅,次武平鎮,鄭亨步軍來會。八月甲辰,楊榮等至京師,皇太子即日遣太孫奉迎於開平。己酉,次鵰鶚谷,皇太孫至軍中發喪。壬子,及郊,皇太子迎入仁智殿,加殮納梓宮。

也就是說,當時楊榮等人用錫熔化後製成的內棺,來裝殮朱棣的遺體,並將其密封起來,保證氣味不會擴散出去。然後用龍輦運送回京,這一路一日三餐照舊,裝出皇帝還健在的假象。

而楊榮則提前奔赴北京,將皇帝駕崩的訊息告知太子,太子獲悉後派皇太孫也就是朱瞻基出城迎接朱棣的遺體,待安全回京後,皇太子才正式即位。

而從朱棣駕崩到朱棣遺體回到京師這段時間,遠在樂安的朱高煦其實也是知情的,不僅知情,他還曾派人入京打探訊息以便隨時發動叛亂。

不過朱高煦並不是李世民,雖然他一直都對皇位懷有覬覦之心,但他根本沒有實力也沒有能力去撼動朱高熾太子的地位,畢竟當時朱高熾太子之位是得到朱棣以及朝中大臣的一致認可的。

歷史上的朱棣從未動過要廢掉朱高熾的念頭,而且朱棣駕崩前後,朱高熾的身體也沒有出現任何狀況,這一點也與《大明風華》有些出入。

可以說朱高煦多次密謀造反失敗的原因就在於他永遠都是被孤立的那一個,沒有任何人站在他這一邊支援他。如果說朱棣像當年李淵那樣也有過動搖之心,朱高煦或許會有一絲的希望,可惜朱棣直到死他都非常的清楚皇位只能留給朱高熾而不是朱高煦。

因此朱高煦的一舉一動都在朱高熾父子的掌控之中,他所有的意圖都能被朱高熾輕鬆化解,被朱瞻基一擊必中。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