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鑄劍大師鄭國榮:打造中國史上第一把隕鐵劍"追風",輕盈又鋒利

事實上,現如今不僅存在著鑄劍師,更有一位大師引領著時代,將鑄劍這門技藝發揚光大。這位大師便是“中國隕鐵劍第一人”鄭國榮大師。

鄭國榮出生於1964年,家住盛產名劍的浙江龍泉。他自幼便不喜歡與書本打交道,喜歡看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俠小說,嚮往著一個充滿俠氣的武俠世界,夢想著成為一個仗劍天涯的俠客。

懷揣著這樣的夢想,年僅17歲的他便隻身來到龍泉鑄劍廠,成為一個學徒,學習鑄劍技藝。鑄劍技藝並非是能輕易學來的,其所需要的天賦和勤奮缺一不可。

然而鄭國榮所展現的天賦和他付出的努力非比尋常,遠非普通人所能忍受。鑄劍往往需要大量枯燥乏味且痛苦的基礎練習。

同時,鄭國榮還要了解劍的結構等基礎知識。鄭國榮每天都要以水浸手緩解手部的壓力,其經常鑄劍累到使雙手失去知覺,可想其所承受的壓力。但是鄭國榮卻以苦為樂,享受其中,深深愛著這份工作。

正是憑藉著這份熱情,這份心性,鄭國榮很快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鑄劍師,並且也開始參加一些巡演活動。然而,天公不作美,龍泉鑄劍廠在此時卻因經營不善而遺憾倒閉。鄭榮國為了維持生活不得不幫別人做些配劍柄、劍鞘的雜活。

面對如此窘境,鄭國榮卻並沒有放棄,反而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開了一家鑄劍小鋪,並命名為“古越劍鋪”。其意在紀念春秋戰國時越國名劍眾多的輝煌時刻。這家店位於麗水境內的山腳下,周圍樹木叢生,鮮有人煙,頗有幾分仙氣。

在這樣幽靜的環境之下,鄭國榮全心投入於自己鍾愛的鑄劍事業。令他初具名氣的“龍泉劍”便是在此時鑄成的。

龍泉劍的出現轟動了全國,在當時的中國賣出了2萬元的天價。事實上,鄭國榮所鑄的這把龍泉劍完全擔得起這樣的價錢!這把劍的劍鋒極其鋒利,可以削鐵如泥,但又不失其柔韌性。其劍身花紋繁多精良,十分美觀。

這把劍在鄭國榮這樣優秀的鑄劍師的鍛造之下更顯銳利鋒芒。鄭國榮之所以想要鑄龍泉劍,是因為他生於龍泉,學於龍泉。這把劍寓意著他對過去的懷念,對龍泉鑄劍廠的感恩,更代表他離開龍泉鑄劍廠之後新的開始。

這把劍使鄭國榮作為鑄劍師的名氣從此傳開,成為一位鑄劍大師。

龍泉劍成之後的三年,鄭國榮一直潛心深造,一心鑽研,並沒有再鑄造出像龍泉劍一樣的寶劍。直到北京天文館的張寶林先生找到鄭國榮,希望鄭國榮可以填補中國在隕鐵鑄劍方面的空白,趕超美日兩國,彌補中國鑄劍史的一大遺憾。

在國家大義與自身俠氣的雙重加持之下,鄭國榮欣然同意張寶林的請求,立刻答應了鑄造隕鐵劍。

他當即前往北京深度考察、交流並諮詢了許多武器,地質等等部門專家的意見,探究鑄隕鐵劍的工藝流程。在一個多月的深度探究,鄭國榮帶著六十多公斤的隕石回到了古越劍鋪。

然而鄭榮國卻並沒有急於去鑄劍,在實際操作之前,鄭國榮先去拜訪各地的鑄劍大師,與他們商討,同他們討論,終於確定了隕鐵劍的鑄造方法。

在做完做些萬全準備後,鄭國榮開始了長達兩個月的閉關,在這期間,鄭國榮從未離開工廠,一心鑄劍,與爐火隕鐵作伴。期間百餘次的失敗所帶來的精神壓力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然而,鄭國榮卻頂住了壓力,迎難而上,百鍊成鋼,終於將中國歷史上第一把隕鐵劍“追風”打造完成,此劍輕盈無比,鋒利無雙,吹毛斷髮。劍長44釐米,寬僅4。2釐米,小巧精悍。彌補了我國沒有隕鐵劍的遺憾,意義重大,開創歷史。

在追風劍成之後,鄭國榮大師潛心深耕,不露鋒芒。將自己的畢生所學編撰成冊,供後人參考。

同時他還系統地闡述了包括龍泉劍,清明雙刀,武士近衛,雙蛇晚清等數十把武器的鑄造工藝。

其所在的古越劍鋪繼承了歐冶子遺風,聚當今制劍精英,專研歷代制劍技藝,率先創制了花紋鋼龍泉寶劍,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把“隕鐵劍”,並形成其獨特風格,使所制之劍達到內外,形神,雅俗的和諧與統一。他所鑄的劍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屢次獲得全國大獎,處於全國一流水準。

但最令鄭國榮開心的事莫過於兒時偶像金庸的邀請。鄭國榮對於金庸的邀請非常高興,立刻便答應了下來。在認真思索過後,鄭國榮決定

打造楊過的“玄鐵重劍”。

這把劍既是對金庸作品的致敬,也是對他自己一生的總結概括。這把劍也是金庸先生生前最喜歡的一把劍,一直珍藏。

鄭國榮曾言:“用十年時間,做好一件事,是技藝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性的提升。”古越劍鋪的鑄劍人三十年磨劍,磨得不只是劍,更是心性。

一個成功的鑄劍師的心境是平和的,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

鄭國榮所代表的是中華文化的大國工匠精神,幾十年如一日,憑藉手中的超一流技術與憑藉勤懇認真的工作態度詮釋了他們的職業精神和價值追求,為祖國創造了令人感動的價值和成就,有的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有的在世界高階技術方面佔有一席之地,展現了中國技術工匠的風采。

在大國工匠身上透射出來的是忠誠、奉獻、專注、踏實,詮釋的是這個時代的價值燈塔,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