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英女王奶奶怨恨長媳,送了串只有28顆珍珠的項鍊,戴著勒緊脖子

這是一條珍珠項鍊,由28顆近10毫米的天然珍珠串成,顆顆晶瑩透亮,潔白無瑕。

項鍊介面處,是由鑽石組成了卡扣,更加突顯了這串珍珠項鍊的珍貴。然而項鍊的主人,卻只是一位被愛德華八世看上的已婚女子,沃利斯·辛普森。

當然故事的源頭還得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奶奶瑪麗王后說起。

瑪麗王后出生於維多利亞女王當政的年代,她有著異於常人的英勇睿智,沉穩果斷。在自己的丈夫喬治五世離世時,她轉身對身旁的大兒子大衛說:“上帝保佑國王!”

所願並非所做。大衛並沒有繼承母親瑪麗王后的沉穩,以及對於王室規則的嚴格遵守,他為了“美人”放棄了江山,這位美人就是沃利斯。

正是這出鬧劇,讓本來與王位無關的喬治六世登上王位,這才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瑪麗王后當時也曾反對過,但是也耐不住大衛的堅守。

在退位後,大衛成為溫莎公爵,如願以償地娶到了辛普森夫人。為了“報復”這位逼著自己兒子破壞王室規矩的女人,在婚禮上,瑪麗王后託人送去了這串“貴重”的珍珠項鍊。

也不知道是真的找不到那麼多大小合適的珍珠,還是王后故意為之,若不是辛普森夫人脖頸修長,那麼這串項鍊就會成為勒死她的罪魁禍首。

但是辛普森夫人好像還挺高興自己的婆婆送這樣珍貴的禮物,這代表王后已經默許她進王室的大門,所以在很多場合中,你都能看到辛普森夫人佩戴了這條項鍊。

更有趣的是,辛普森夫人為了讓這條項鍊看起來不那麼有“窒息感”,後期特意為這條項鍊定製了一個水滴形可拆卸珍珠吊墜,還加了一股同款珍珠項鍊。

兩串一起戴著,勒脖子就不那麼明顯了,這串項鍊當即就成為“時尚新品”。

瑪麗王后可是當時有名的“珠寶商”,其手裡的珠寶數不勝數,就連伊麗莎白二世也曾感嘆自己手裡的珠寶都沒有奶奶的一半多。

但是瑪麗王后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傳達的記恨,居然被兒媳利用成為時尚達人,這種看她不爽還不能拿她怎樣的感受,應該挺憋屈吧!

其實這也怨不得辛普森夫人,早在19世紀末,威爾士王妃亞歷山德因為在意脖子上的疤痕,而常年佩戴由珍珠或天鵝絨製成的頸圈。

沒想到這一風格打扮立馬成為了當時貴婦圈中的新時尚。

其實在我看來這樣的打扮跟非洲人帶的頸圈別無二致,不過是用珍貴的寶石製成的罷了。

當然瑪麗王后也在這樣的影響下開始佩戴款式相同的項鍊,不過為了體現自己雍容華貴的地位,她大多都將金銀珠寶一股腦地放上去,也不知道她的脖子能不能承受的住。

後來這種“勒脖式”戴法廣受人們喜愛,也漸漸簡化為一根鏈,就如同現在的choker。

有珍珠的,鑽石的,天鵝絨的,引領了當年的時尚圈。

戴安娜王妃也非常喜歡這樣戴。

所以辛普森夫人利用了這一點,將珍珠項鍊加以改造,將婆婆對自己的怨恨改造成為愛,繼續透過項鍊炫耀著自己的身份——溫莎公爵夫人。

雖然瑪麗王后日後沒有辦法阻礙自己的兒媳婦炫耀,但是她仍然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她經歷維多利亞女王當政,知道自己的孫女伊麗莎白二世繼位才離世,中間經歷了六代君王,見證了英國的興衰。

在她的世界裡,英國王室就是天,王室的規則就必須是人人遵守的!她經常教育伊麗莎白女王,比如在公共場合,女王就應該是嚴肅的,不應該露出微笑。

又比如在菲利普親王娶伊麗莎白的時候,想把姓改為蒙巴頓。

這一舉動違反了溫莎王朝的傳統禮制,所以瑪麗王后極力反對這一舉措。

所以即使當時伊麗莎白已經成為女王,有獨自決定的權力,礙於瑪麗王后的施壓,將菲利普親王的這一決定暫緩了下來。後來伊麗莎白一直都沒有對子女的姓氏做出決定。

直到瑪麗王后離世的第七年,她的影響沒有那麼重要的情況下,伊麗莎白女王才決定將夫妻二人的姓氏合起來作為下一代的姓氏。

由此可見,瑪麗王后的影響非比尋常。

英女王奶奶怨恨長媳,送了串只有28顆珍珠的項鍊,戴著勒緊脖子

不過英國王室可真是一個有趣的存在,當初活著的時候拼命反對,子孫也都唯唯諾諾,死後卻該幹嘛幹嘛,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英女王奶奶怨恨長媳,送了串只有28顆珍珠的項鍊,戴著勒緊脖子

女王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偏愛戴安娜,在世的時候放話不允許卡米拉進門,稱她為惡毒的女人,查爾斯在最疼愛自己的長輩面前也不敢造次。

英女王奶奶怨恨長媳,送了串只有28顆珍珠的項鍊,戴著勒緊脖子

女王母親去世3年後,他也大喇喇將卡米拉娶進了門,說不定以後還能當王后。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