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大寶、中華牙膏、哈爾濱啤酒,這些老牌子早就不姓"中"了

之前天眼妹在寫名創優品的時候,曾給大家介紹過一些你以為是“洋品牌”實際上卻是國貨的產品,沒看過的小夥伴們可以戳名創優品的前身是街頭10元店?細數那些掛著“洋牌”的國貨

記得當時後臺就有留言問天眼妹,那有沒有一些本來是國貨,後來卻被外國企業收購了的品牌呢?

天眼妹一想,這樣的品牌不僅有,還挺多。

那麼今天,天眼妹就來跟大家講講那些你印象中的民族品牌,但其實。。。人家可能早就已經被賣了。

沒改變“中國味道”,卻變了“國籍”?

提起“大寶”這個牌子想必大家應該不會陌生,當年憑藉一段“大寶,天天見”的廣告,大寶SOD蜜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瞞大家說,天眼妹的姥姥到現在都還是大寶的忠實愛好者。

相信物美價廉的大寶SOD蜜面霜在不少人心中都可以算是國貨之光,而且曾經其在同類產品中也的確多年佔據著銷量第一的位置。

據天眼妹瞭解,大寶所屬的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北京三露廠”,經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公司,早在1985年“三露廠”就開始生產“大寶”系列化妝品,發展至今產品種類早已超過百種。

最早大寶的確是個國貨化妝品品牌,但可能很多人有所不知,在2008年7月,美國強生公司正式完成了對大寶的收購,從此大寶就成了強生大家庭中的一員,脫離了國產品牌的隊伍。

圖片來源:天眼查

而美國強生公司的歷史就更為悠久了,成立於1886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

之前曾有傳聞稱,強生在接手大寶後就將其雪藏,不過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強生並未雪藏大寶,而是對大寶產品線進行了更新和最佳化,並在產品包裝和市場營銷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微調。

有專家認為,強生對大寶所持的態度是一種邊緣化處理,並未對其最關鍵的品牌形象進行重新塑造,也沒有像業界想象的那樣為其帶來先進的技術、投入鉅額研發。

雖然現在幾乎已經聽不到“大寶,天天見”的廣告,但天眼妹看了下,如今的大寶產品價格仍然非常親民,同時最熱門的產品“SOD蜜”也得以保留,似乎並沒有改變它的“中國味道”,搞不好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的“大寶”早已不是當初的“大寶”了。

徒有其名的“中華牙膏”?

下面天眼妹要說的這個牌子就更加具有迷惑性了,它就是那個曾在眾多牙膏品牌裡脫穎而出,最輝煌的時候曾佔據市場40?額的中華牙膏。

一聽中華牙膏,相信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那肯定是國牌啊。

的確,“中華”品牌是由上海福新行牙膏廠於1954年推出的,妥妥的國產品牌。

一開始,這個牌子在市場上並沒有引起多大反響。

到了20世紀60、70年代,當時出於振興民族工業,提高牙膏質量的目的,上海牙膏廠在全廠開展技術革新,中華牙膏在質量和產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中華牙膏還推出了多種新品,奠定了他在牙膏市場的龍頭地位。

80年代的中華牙膏更是風光無限,還曾在1986年全國首屆日用消費品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信得過產品”。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20世紀90年代時,外資企業將目光轉向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高露潔等國際日化品牌進入中國,這些國際日化品牌攜帶著他們先進的技術進入中國市場,給中國本土的品牌帶來了威脅。

然而,1994年時,中華牙膏就已經不再是國牌了,當年的它以租賃的形式,將經營權賣給了歐洲零售業巨頭聯合利華。

因此,這20多年來,雖然名字裡帶著“中華”二字,但其實中華牙膏一直都是外國企業的產品。

“哈爾濱啤酒”不是國產?

“哈爾濱啤酒”應該算是中國啤酒界比較火的品牌了,可能大部分消費者都認為,以中國地級市命名的這啤酒品牌應該就是國產,但事實上,“哈爾濱啤酒”早已隸屬於另外一個著名的啤酒品牌,也是全球真正的啤酒之王——百威。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百威創建於1876年,公司總部位於美國。

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00年,它的知名度可以和雪花、青島、燕京等啤酒品牌並列,也是中國前五的啤酒品牌。從品牌名稱來看,地域很強。

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哈爾濱啤酒”作為中國第一家啤酒廠並不是由中國人創立的,而是由俄國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在1900年創立,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蘇聯才把哈爾濱啤酒交給了中國。

2004年,百威收購了哈爾濱啤酒股權99。66?股份,至此,“哈爾濱啤酒”便淪為了外資品牌。

除此之外,百威還收購了南昌、雙鹿、金龍泉、KK、紅石樑、白沙、金陵、三泰、松花江、佳鳳、吾得萬、國光、唐山、冰川、紫竹林、普陀山、大雪、大棒、小棒、最麒麟、維雪、陽光麥場、雞公山、金士百等數箇中國啤酒品牌,同時還是珠江啤酒的第二大股東。

中國“膜王”,法國“國籍”

作為面膜市場的“神話”,“美即”曾連續多年高居中國面膜市場佔有率的第一位。

即便你沒有買過,相信你在逛街時多多少少也看見過它的身影。

“美即”是由佘雨原於2003年創立的面膜品牌,起初以“單張賣”的方式很快打開了市場格局。

2005年,屈臣氏陳列出一面牆的“美即”,兩年後,“美即”成了屈臣氏面膜品類銷量第一的品牌。

2009年時,“美即”面膜以面膜市場15?右的市場份額,霸佔中國面膜老大位置五年之久,並於2010年成為面膜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因超額認購784倍,成為當年港交所的“股王”。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風頭正盛的“美即”卻於2013年被歐萊雅以65。38億港元收購了,據天眼妹瞭解,當時歐萊雅為創始人及CEO佘雨原開出的條件非常優厚,而且這次的收購也是當時外資收購中國大陸日化品牌的最高額度。

可遺憾的是,被收購後的“美即”就像“中了魔咒”一樣,業績急轉直下,曾經輝煌的“美即”面膜竟成了拖歐萊雅後腿的專案,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即”外,歐萊雅還曾收購中國護膚品品牌“小護士”。

當然除了這些被外國企業收購的民族品牌外,有趣的是,有些品牌在經歷了兜兜轉轉後竟然又被收了回來,比如銀鷺八寶粥就在遠嫁“瑞士”九年後,再次回到了創始人旗下。

那天眼妹就在下期繼續跟大家聊聊,哪些品牌出走一圈後,歸來又成民族品牌。

最後,你還知道哪些由民族變外資的品牌?留言跟天眼妹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