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箱根|NIKE佔比下降?再正常不過!

作者:極度配速

第99屆箱根驛傳伴隨著專修大學的衝線而落下帷幕,駒澤大學登頂,中央大學第二,青學第三。在賽事結果當天眾人將目光聚焦於賽場表現之後,在比賽結束的第二天,眾人將目光貫注於箱根驛傳選手們腳下上腳的跑鞋。

2023年箱根驛傳,Nike依舊佔據第一的寶座,不過佔比相對前兩年繼續下降,為130人穿著,佔比61。9%;adidas、Asics、PUMA均有上揚,穿著人數為40人、30人、7人。此外,Mizuno、New Balance和Under Armour均有跑鞋亮相,分別為1雙。

跑鞋榜單出來之後,人們很快將目光聚焦於Nike在箱根賽場的再次滑坡。

誠然,從2021年的95。7%到2022年的73。3%再到如今的61。90%,Nike確實在下降。但是,如果對碳板競速跑鞋這兩年的發展熟悉,相信對這一結果應該也不意外。

如果跑友們稍微注意,那麼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點,那就是箱根賽場上的跑鞋變化無形中暗合碳板競速跑鞋的發展趨勢。

Nike的佔比從2017年的17%第四來到了2019年的41。3%第一。這三年發生了什麼?

2017年4月,Nike釋出了全新的中底科技ZoomX以及搭載ZoomX的新型碳板競速跑鞋Nike Vaporfly 4%,改變了競速跑鞋的輕薄脆的傳統,隨後,Nike Vaporfly 4%在一眾國際馬拉松大賽的表現,證明了其無可匹敵的效能,宣佈競速跑鞋進入新時代。

於是在2018年的箱根秉承著最大化激發速度、為校爭奪榮譽的箱根選手們開始紛紛上腳Nike,Nike佔比直接從前一年的第四來到這年的第一。次年,得因其他品牌沒有拿出相應的有競爭力的產品。Nike佔比繼續擴大,畢竟追求成績和榮譽的舞臺很容易用腳投票。

相信很多有資歷的跑者一定記得,那幾年,有不少其他品牌的簽約運動員在比賽中上腳Nike的事件爆出,跑者們吃瓜津津樂道。

如果僅是Nike Vaporfly 4%,那其實Nike的佔比增加的不會如此恐怖,因為回看此時的箱根,雖然Nike的佔比在增加,但其實剩餘品牌的佔比縮小的也比較緩慢。

但是在2019年,在其他品牌還沒有得力的碳板競速產品發售的2019年,Nike發售了一款更為重磅的產品,這款產品直到現在依舊位列第一梯隊的排頭。那就是Nike Vaporfly NEXT%。。

這款產品使得Nike在箱根的佔比在2020年、2021年大跨步,從2019年的41。3%先後升到84。3%、95。7%,幾乎使得其他所有運動品牌大潰敗。

而在競速跑鞋研發領域,在Nike推出Vaporfly NEXT%。之後,其他運動品牌在2020年終於姍姍來遲推出了自家的碳板競速產品。效能如何,肯定不差,但是比之Vaporfly NEXT%。,實話實說,自然也稍顯不如。

這也是在2021年的箱根驛傳上,其他品牌的佔比沒有上升反而被進一步壓制的原因。

在2021年箱根之後到2022年的年末這段時間,說實在的,Nike其實創新不大,拿給到其他品牌的,就是迭代追趕的機會。事實上,在經過迭代後,其他各家的產品力也確實上來了,有了和Nike碰一碰的能力。

adidas從adizero PRO 後接連推出的adizero adios PRO 1和2在世界範圍內都掀起了adidas的反擊,先後打破男女子半馬世界紀錄,六大滿貫賽場上,adidas也一躍成為排名第二的運動品牌。

而諸如Asics等老牌日本本土鞋企,在經歷過2021年在箱根賽場的被零封之後,Project C專案也在後面帶來了MetaSpeed Sky和MetaSpeed Edge兩款效能出色的跑鞋。PUMA、Saucony、New Balance等品牌也是如此。運動品牌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所以前後曲線碰撞後,再加上選手本身對鞋款的適應能力以及品牌簽約問題等諸多因素影響,反映到箱根驛傳的上腳跑鞋上就是其他家的佔比上升和Nike的下降。

這也很符合現實邏輯。鞋服產品領域的門檻和壁壘並不高,新的技術模仿和學習並不難,儘管很難在第一時間做出應變,但第二、第三時間肯定能拿出相適應、相匹配的產品。產品力不一定完全超越,但接近和匹配就足以縮小此前因技術壁壘而拉大的差距。

除非,有新的更具競爭力的技術和產品出現,重新打破這一切。但我們都知道的,這沒那麼容易。儘管如今的碳板競速跑鞋相對2017年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但其實更多都是完善和補充,沒有新的顛覆性技術出現。

所以在經歷完善和補充後,領跑的優勢自然無法如當初那般巨大,佔比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而在Nike佔比下降的過程中,比起關注Nike的佔比下降我們更應該關注的點是,誰會在這個補充和完善的過程中更出色(Nike穩居第一還是其他家追趕超越)以及誰會帶來突破性的技術顛覆現有格局給跑鞋市場重新洗牌。

前者,就是人們對最強碳板跑鞋的討論,而後者,就是人們對小修小改沉悶現在的索然無味以及希望看到新東西、新科技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