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左宗棠覲見皇帝,要走什麼樣的流程?

1868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奉召進京,覲見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

那麼,作為一名封疆大吏,左宗棠覲見皇帝,要走什麼樣的流程?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不管是左宗棠,還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當他們任職總督、巡撫級別的封疆大吏時,不能隨意離開封疆之地,更不能隨意來到京城,否則的話,將面臨很嚴厲的處罰。

封疆大吏要覲見皇帝,有兩種方式。一是皇帝主動召見,二是請求皇帝陛見。

這次,左宗棠覲見同治皇帝,是皇帝主動召見,要與他商議西北軍務的相關事宜,所以就有了這次京城之行。

左宗棠上一次來到京城,還是在30年前的1838年。當時,左宗棠第三次進京參加會試。結果如你所知,他又名落孫山,不得不悻悻然回到家鄉種田。30年前,左宗棠還是一名落魄的舉人;30年後,他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封疆大吏。前後對比,左宗棠怕是會心生無限感慨吧?

進入京城後,左宗棠的第一件事是來到紫禁城宮門,遞折請安。這個摺子,就叫“請安折”。目的有兩個,一是表示對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的尊敬,二是向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表示自己已經到了京城。

遞了“請安折”,左宗棠就由打前站的差官和辦差的官員陪著,下榻於賢良寺。賢良寺是離紫禁城不遠的一座寺廟。清朝時期,外地官員進京覲見皇帝,多選擇下榻於賢良寺,左宗棠如此,曾國藩、李鴻章也是如此。

隨後,就是等待同治皇帝的召見了。期間,左宗棠很忙。一方面,大興知縣等地方官員要來拜見他,盡地主之誼;另一方面,他要主動前去拜見恭親王奕訢領銜的各位軍機大臣。

一番迎來送往之後,便到了同治皇帝召見的時間。由於左宗棠功勳卓著,朝廷賞了一個“紫禁城騎馬”的資格。這就意味著,左宗棠進了宮門後,可以在紫禁城內騎馬一陣子,免了步行之苦。

到了覲見的日子,左宗棠一大早就起來了,穿上一品服飾,頭戴雙眼花翎。有些影視劇裡,皇帝召見大臣時,大臣身穿便服。這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情況。按照禮儀制度,大臣覲見皇帝時,傳錯朝服的最低處罰,也是罰俸一月,更不要說身穿便服了。

接著,左宗棠騎馬進入紫禁城,來到軍機處休息,等候召見。

清朝時期,皇帝舉行登基儀式在太和殿,臨朝議政在乾清門,召見大臣一般在養心殿東暖閣。這次同治皇帝召見左宗棠,也是在養心殿東暖閣。有些影視劇裡,說皇帝在太和殿召見大臣,是不符合召見慣例的,應該是編劇的臆想。

皇帝召見大臣,必須由親王、御前大臣、領班軍機大臣帶路。這天,同治皇帝第一班召見的便是左宗棠,帶左宗棠進去的則是恭親王奕訢。

恭親王奕訢將左宗棠帶到養心殿外,隨後,左宗棠在太監的帶領下,繼續來到東暖閣。進去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安,口中奏稱:“臣左宗棠恭請皇上聖安。”如果是滿人官員,則必須口稱“奴才”。然後,免冠磕頭。

隨後,左宗棠便起身到同治皇帝面前一塊預設白氈墊上下跪,等待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提問,這叫奏對。

由於同治皇帝年幼,提問的事情基本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完成。

奏對時,皇帝問什麼,就答什麼。如果有多人參加召見,就由領銜大臣回答問題,別人不能插話,也不能互相說話,只有皇帝問到了本人才能回答。而且,奏對時間不管多長,大臣都必須跪著。有些影視劇裡,皇帝與大臣坐著談笑風生,像開圓桌會議一樣,在真實歷史裡根本不可能出現。

大臣跪著奏對,對身體和精神來說都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所以回答簡而又簡,幾乎沒有什麼廢話,這也形成了一個慣例:“無論奏對何事,必以三語為率,並須簡淺明白,不須上(皇帝)再問。”要三言兩語講清楚,達到不需要皇帝再問的效果。

跪著奏對是一件技術活兒,也是一件體力活兒。經常覲見皇帝的大臣,往往會用厚棉絮做成護膝,以免跪奏時間過長引起疼痛。同時,還得經常在家裡練習下跪,免得在皇帝面前失利,引來言官彈劾。

李鴻章貴為直隸總督,他在慈禧太后舉行50大壽前,每天要練習3次下跪,熟悉流程。

奏對完畢後,恭親王奕訢帶頭跪安,左宗棠跟著磕頭後,退後幾步,這才轉身退出東暖閣。

這就是左宗棠覲見同治皇帝的全部流程。這些流程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否則的話,必將面臨嚴厲的處罰。

【參考資料:《清史稿》《大清五朝會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