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第五批藥品集採結果公佈,外企終於坐不住了?擬中標數創歷屆之最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6月23日晚間,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公示第五批全國藥品集採擬中選結果。此次集採共有201家企業的355個產品參與投標,148家企業的251個產品擬中標,平均降價56%。

與前幾次集採相比,本次藥品集採擬中標名單中,外資企業數量明顯增加,共有10家外資企業的11個產品擬中標,這一數量創下歷次集採之最。其中,賽諾菲旗下用於結腸癌一線治療的藥物奧沙利鉑注射液,價格從集採前的1760元/支下降至310。5元/支。GE醫療則“連中三元”,造影劑碘克沙醇注射劑和碘海醇注射劑(兩種規格)均擬中標,這也是GE醫療旗下產品首次中標藥品集採。這幾款產品也是此次集採的大品種,奧沙利鉑注射劑2020年的銷售額為20。9億元,造影劑碘克沙醇注射劑和碘海醇注射劑2020年的銷售額分別高達37。4億元和24。7億元。

就集採大幅降價和全球價格體系之間的關係等問題,6月24日,新京報記者向GE醫療方面發去採訪提綱,對方表示不方便迴應。

在大品種面前,外資企業終於坐不住了,要參與價格“廝殺”?在業內人士看來,集採品種增加,外企擬中標數量有所增加也是情理之中。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部分外資企業在不進入集採的情況下,在院內市場的銷售情況依然不錯,“對企業來說,進與不進的關鍵是市場佔有率,市場佔有率越高,企業競標集採的意願就越低。”

史立臣算了一筆賬,同一產品有三家企業過評,假設某一家企業的市場佔有率能達到40%,一旦進入集採,在大幅降價的同時,還要與其他幾家企業分配市場,份額反而會有所縮減,“這筆賬怎麼算都不划算。”外資企業以原研藥為主,旗下不乏市場佔有率較高的藥品。

“對於企業來說,如果產品市場份額不高,又不想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營銷團隊,那就痛快進集採。”史立臣表示,外資企業有一定的醫生和患者基礎,有機會去“佔領”集採之外的市場,在高價的支撐下,仍有利潤。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不少醫院擔心完不成集採份額,申報的數量通常會明顯低於通常使用情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非集採藥品“留”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