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杜甫身居八品上的官職,為何卻成了一個從八品上的左拾遺?

杜甫到達鳳翔時,是在公元757年的4月。

彼時,杜甫腳踏麻鞋,衣袖殘破,兩個手肘都露在了外面,異常狼狽。

但,他卻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這時候,唐肅宗正在鳳翔。

他在拜見了唐肅宗之後,很快就獲得了一個官職,“從八品上”的左拾遺。

這,當然是一個閒散的官職:平時侍奉皇帝左右,看到有啥不合理的,不太對的事,提醒皇帝一下。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身居這樣的官職,

杜甫竟然捲入了一場政治鬥爭。

1 鳳翔黨爭 恐懼與畏縮

當時的鳳翔,不平靜。

以賀蘭進明、崔圓為首的一派,不斷攻擊宰相房琯,唐肅宗也越看房琯越不順眼。也是,誰讓房琯收復長安時,打了一個大敗仗呢。

初入職場的杜甫,則堅定的站在了房琯這一邊,他對這位少年便已成名的知識分子,心懷敬意。

於是他便上疏,

為房琯打抱不平。

或許因為,措辭太過激烈,唐肅宗一下就憤怒了

:“小小拾遺,膽敢如此出言不遜!”

於是,他下令把杜甫抓起來,好好審訊審訊杜甫,他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

幸運的,審訊的是韋陟和顏真卿。

審訊後,他們得出結論:

杜甫言辭雖然狂悖,但人家就是幹這個活的,不失諫臣風骨!

於是,杜甫被宣告無罪釋放。

雖然有驚無險,但杜甫卻因為這次經歷——變了,變得畏縮和害怕。

杜甫

就在這件事之後沒多久,杜甫的朋友吳鬱,因為得罪權貴,被貶到長沙。

杜甫心中很想為吳鬱說話,但卻始終也沒有邁出這一步。

於是他眼睜睜地看著,吳鬱被貶走了。

多年之後,隱居秦州的杜甫,造訪吳家的老宅。面對空空的庭院,他內心無比慚愧,無比後悔,寫下了這樣一句詩:

相看受狼狽,至死難塞責。

對於朋友的愧疚,杜甫決定用一生去銘記。

儘管,這不怪他。

2 長安歲月 謹慎且彷徨

這年八月,不受待見的杜甫,得到了一次回鄉的機會。

說是回鄉,更像是放歸。於是,鳳翔城外,我們看到了黯然神傷的杜甫。關於這次經歷,杜甫在《徒步歸行》一詩中自嘲道: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像不像一個追求功名之士,

遇到挫折之後的自怨自艾,彷徨無助?

失意的杜甫

這一年九月,大唐收復了長安洛陽。十一月,杜甫從羌村,再次前往長安,仍然做皇帝身邊的左拾遺。

這一次,杜甫的官員生活和上一次完全不同

,日子過得十分閒散

,每日與其他官員,如王維岑參等人,宴飲酬唱。

這一時期,他的詩歌也變得庸俗

,比如他看到春意闌珊,只會庸俗地說上一句:

時節變化太快,不如及時行樂,何必浮名絆身?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在官場上,

他也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了,甚至還有那麼一點官僚。

比如,有一天晚上,他轉輾反側,怎麼也睡不著,至於為什麼,他自己則解釋說:因為他聽到了夜晚的風聲,總以為是上朝的馬鈴聲,於是一直擔心自己會錯過了上朝的時間。

他心中也變得裝不下事了。

往往一想到自己的工作沒做完,第二天還要接著做,他就寢食難安,躺在床上沒多會,就要去看看,這到底是幾更天了。

他把這些心境,也記錄在了詩裡: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他還變得更加怕事了。

每一次寫完提意見的奏疏,他都會找到沒人的地方,把底稿燒掉,生怕別人知道是他提的意見。正所謂:

“避人焚諫草。”

他學會了察言觀色,

這一時期,他會說

“天顏有喜近臣知。”

他還會在領導面前感到侷促,

比如,他說自己平時不敢騎馬,因為他怕自己騎馬,會被長官看到,而遭受責罵。

可以說,這時候的杜甫,儼然成了一個謹慎的官僚。

3 華州任上 無奈辭官

758年的六月,杜甫被派到華州,做司功參軍,管理華州的文教工作。

在赴任的途中,杜甫完成了華麗的一躍,他將路上的見聞寫成了一首首詩歌,

而這些詩歌,後世則統稱為——“三吏三別”。

是的,這是杜甫最重要的一年。他離開了皇帝,開始深入到百姓之中,再次感受到著百姓的痛苦與不易。

而他,也完成了最終的蛻變。

杜甫

在華州任上,杜甫究竟做了多少實際事務,已經不得而知了。我們只知道,他曾替華州的長官,

寫了《進滅殘寇形式圖》:闡述了敵我形式,提出了避實就虛,剿滅叛軍的主張。

同時,他還從人民的角度,寫了幾首關於政治的詩,來揭露朝廷中存在的問題:

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相送。

寫罷,杜甫辭官。

而辭官的原因,也不單單是對於朝廷的失望,更是無奈和自保。

因為,房琯再一次成為朝臣攻擊的物件,而杜甫則被劃在了房琯一黨。

4 適應不了官場的杜甫

總體來看,杜甫為官這些年,並沒有什麼出色的成績。

一開始,他敢於仗義執言;可一旦遇到挫折,便變得畏縮不前。

在皇帝身邊,他唯唯諾諾;在長官面前,他謹小慎微;在官場之中,擔驚受怕。

他轉輾反側,他自怨自艾。

當了官的杜甫,也不過是一位普通的官僚,甚至,我們能在在官員杜甫身上,看到“唯上主義”的影子。

但,也不得不說,

杜甫與那些職業官僚,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職業官僚,是在謀私利;而官僚杜甫,想的還是人民,只是不知從何處發力。

他,只是適應不了官場罷了。

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和杜甫一樣。他們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單位是好同事,在路人眼裡是個好人。

他們默默耕耘,卻不懂得怎麼和上級相處,於是變的唯唯諾諾,畏葸不前。

在旁人眼中,這就是官僚;然而實際上,他們只是適應不了職場罷了。

一切都不重要了。

實際上,杜甫自己,也接受不了這樣的自己。

所以,杜甫的離開,便成了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