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是怎麼走出來的?

中國古代皇帝都有提前為自己修建陵寢的習慣。雖然每個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想盡各種辦法求仙問藥,但是他們心裡比誰都清楚,沒有人能夠獲得永生。

一般來說,新皇帝即位之初就要對自己的陵墓進行選址、設計和建造。皇陵的建造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複雜程度不亞於現代人們修建一座三峽大壩,需要動用幾十萬人的工匠和勞力。

修建皇陵

修建一座皇陵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有些皇帝甚至還沒等到陵寢建好,他自己就先一命嗚呼了。

皇帝死後,新皇帝就會為老皇帝舉行下葬儀式。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他們會像對待自己的生前事一樣對待自己的身後事,都希望把自己生前最喜歡的東西帶到地下去。新皇帝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也會想方設法為老皇帝準備儘可能多的隨葬品。

地宮大門

所以,歷代皇陵裡面的奇珍異寶眾多。據說,“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就被唐太宗帶進了自己的棺材裡,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而民國第一大盜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所獲奇珍異寶數不勝數,價值連城。

在古代,自從有了厚葬的習俗,就有了盜墓這一行當。大戶人家的祖墳往往成為盜墓賊光顧的物件,歷朝歷代的皇陵更是令盜墓賊垂涎三尺。

在這種情況下,皇陵防盜就成為一個重大的問題。相傳,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盜墓賊光顧,生性多疑的曹操精心佈置了七十二疑冢。成吉思汗做得更絕,“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平如平地。”

定陵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有些皇帝還會選擇殺掉參與修建皇陵的工匠們。秦始皇死後,他的皇陵修建工程也進入收尾階段,但是地宮裡面仍有數萬名工匠在施工。為了防止工匠洩密,秦二世下令將這數萬名工匠全部殺掉,永遠塵封在地宮裡,成為秦始皇的殉葬品。

後來,隨著文明的整體進步,很多皇帝便不再選擇殺掉參與修建皇陵的工匠。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古代皇陵為了防盜,封閉地宮的石門在外面是沒有鎖的,通常把鎖設定在了地宮裡面。既然把鎖設定在了地宮裡面,就肯定需要留下一名工匠在裡面關門上鎖。當他關門上鎖完畢之後,是怎麼走出地宮的呢?

事實上,古代的工匠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聰明,他們根本就不需要專門留下一個人來上鎖。古代工匠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來徹底封鎖地宮。

石球

一是利用巨大的石球。工匠們會在地宮石門的內部做一個斜坡,斜坡向下對著石門,然後在石門的門檻處鑿一道溝槽。斜坡上面放一塊巨大的石球,用敞開的石門支撐住。等到關閉地宮時,所有人都走出來,然後從外面關閉石門,這時巨大的石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滾動。等到石門關閉,石球也正好落在溝槽處,而且恰好擋住石門。這樣外面的人就再也打不開地宮了。

自來石

二是利用自來石。上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對定陵進行了發掘,發掘中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便是如何開啟地宮裡的兩扇石門。工作人員發現,定陵的石門是從裡面反鎖的,石門被一根長條形的“自來石”結結實實地頂住,外面的人根本打不開。

拐釘鑰匙

不過後來,考古工作者在文獻資料中得到啟發,利用“拐釘鑰匙”順利地打開了石門。沒想到,如此精妙的設計也有破綻。

與自來石相比,或許巨大的石球更加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