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全運會場館故事|他為“巖壁舞者”設計舞步——記攀巖洲際定線員邱洪樹

開啟百度App

新華社西安6月29日電 (記者鄭昕、張晨俊)如果說攀巖運動是在峭壁上糅合著力與美的“舞蹈”,那麼邱洪樹就是這段舞姿的編排者。

國內目前的攀巖洲際定線員只有五六位,全國冠軍、陝西省攀巖隊主教練邱洪樹就是其中之一。瘦削黝黑、戴著全框眼鏡的他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讓人很難一眼看出他的職業。然而只要他張開手,從事攀巖運動多年帶來的印記,就全部寫在了老繭與裂紋中。

“光是我兩隻手的虎口在每次定線時都要承受電鑽數萬次的衝擊,因為在巖壁上打的釘子都有上千顆。”他說。

定線員,顧名思義就是為攀巖活動——尤其是攀石和難度賽——在巖壁上設計線路、設定支點的工作者。每次比賽前,定線員團隊都需要根據巖壁情況繪製路線圖,安裝巖點進行試攀。經多次模擬後,一條路線才告確定。

邱洪樹在設計攀巖線路。圖片來自採訪物件

粗聽起來這似乎不難勝任,但在邱洪樹看來這是一項融合技術與藝術的工作,考驗著攀巖技巧和經驗,有時還得做一名心理學家。

“就像考試出題一樣,你不能把線路設計得太簡單或者太困難。太容易的話所有人都能成功,區分水平層次就無從談起;太難的話所有人都登不上去,運動員普遍出現失落感,你定的線也不會是成功的。”他說。

在他看來,定線工作還需要對人體工學以及美學等有足夠的認識,因為只有考慮到這些內容後設計出的線路,才能真正令攀巖運動員充分舒展身體,在巖壁上翩然“起舞”。

在2015年退役之前就開始參與定線,邱洪樹至今已經負責過幾十場大賽的定線工作,最忙時一個月要在不同的城市做兩三場。大到攀巖世界盃分站賽,小到攀巖俱樂部內部賽,對於他來講只有規模的區別,熱情上卻是絲毫未減。

“無論是自然巖壁還是人造巖壁,你幾乎不可能看到兩場比賽出現一模一樣的線路。因為場地情況不同、用到的道具不同,所針對的運動員層次也不盡相同。”邱洪樹說,始終保持新鮮感,也是他不斷設計出全新路線玩法的動力。

“像(攀巖)世界盃分站賽這樣的大型比賽,你需要與團隊在一週時間裡設計出30多條截然不同的線路,只要給我足夠的休息時間我就能全情投入。”他說。

1982年出生在瀋陽的邱洪樹自小喜歡攀爬,在13歲接觸了攀巖運動。2011年,邱洪樹以29歲的“高齡”首次拿到全國冠軍,又在其後一年的亞錦賽上拿到第七名,一度創造中國男選手在國際比賽的最好戰績。

邱洪樹在2015-2016中國攀巖俱樂部聯賽總決賽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魏海 攝

2016年,國際奧委會宣佈攀巖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專案。2017年天津全運會上,攀巖進入群眾賽事活動名單。在即將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上,攀巖也第一次成為正式競賽專案,共計6枚金牌。

此時距離邱洪樹退役已過去6年。

沒能趕上以運動員身份參加全運會,他如今卻有了兩個介入全運會的新身份。先是他作為陝西省攀巖隊的主教練,正率領隊員備戰即將在家門口進行的決賽。再就是他作為定線員,於6月上旬的全運會攀巖專案測試賽上設計出了這片場地投用後的第一批專業線路。

邱洪樹在帶領隊員做熱身運動

“這次的參賽隊員都是在校學生,所以我們在設計時更多考慮了難度的錯落與節奏,最後有好幾名隊員成功登頂。看到他們成功後的喜悅,我們定線員也都有獲得感。”他說。

作為本屆全運會的新建場地,位於西安市閻良區石川河極限運動中心的攀巖場地參照奧運標準設計建設,選用與奧運會同規格的巖板材料,其中所有巖板、巖點都實現三維建模,並附上了可追溯的二維碼。

十四運會攀巖場地

“從設計之初閻良就把這裡定位為國際一流的極限運動場地。”十四運會攀巖競委會場地環境處處長、西安市閻良區城投集團副總經理張宇表示,該中心是目前國內少數將攀巖、滑板、小輪車、輪滑等專案集中在一體的場地。在全運會後,這裡可以舉辦奧運積分賽等國內外賽事,將促進閻良當地相關體育活動的開展,輻射西安主城區的極限運動愛好者。

相比於如今國內不少年少成名的攀巖好手,有些大器晚成意味的邱洪樹反倒覺得,在更成熟的年紀品嚐攀巖運動的成敗,能令他更深刻地體會這項運動的魅力。

“我喜歡定線員這項工作的原因,就是它更接近極限運動的本質:去探索,無論是對世界還是對你自己。”他說。

邱洪樹計劃在全運會後放下比賽任務與壓力,走進大自然“蹲”一段時間,開闢出更多戶外運動線路。雖榮譽等身但在微信個性簽名裡仍自稱“攀巖愛好者”的他,也正因為保留著這一顆勇往直前的探索之心,樂於去嘗試更多未知。

編輯:張悅姍、盧羽晨、張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