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民心向背是東漢末年現狀的結果

引言

民心不僅在現代極為重要,在古代也甚為重要。如果順應民心,那麼則顯示了這個朝代政治清明、國富民強。如果違背民心,那麼則顯示了這個朝代政治混亂,社會發展受阻。歷史是旋螺式的上升,也是不斷反覆變化的。東漢末年,民心向背,漢政府只能面對一次次的起義和戰亂。那麼東漢政府是如何導致民心向背的呢?補救則成為東漢末年朝廷的主要任務。

自古以來,上行則下效,民心不穩則說明了統治階層出現了問題。東漢末年出現了一系列荒唐而又影響重大的政策,這些政策進一步加深了政治混亂。雖然漢朝政府已經有了數百年的統治經驗,但是到了東漢末年,治理國家的有用經驗彷佛一下子就消失了一樣,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荒謬的政策,以至於最後失去了民心。

一、漢末荒唐的政策,加重了社會矛盾

漢朝末年實行了很多荒唐的政策,正是由於這些政策的實施,導致政治腐敗、官場混亂、百姓生活痛苦不堪。首先是允許賣官,在漢朝末年,賣官已經成風,這其實是政府透過不當途徑獲取錢財的手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最大的賣家竟然是皇帝,例如漢靈帝時期,不僅售賣一些無關緊要的官職,甚至將三公九卿如此重要的官職也拿出來進行售賣。

《靈帝紀》記載:是歲(中平四年),賣關內侯,假金印紫綬,傳世,入錢五百萬。

賣官現象成為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的重要原因,不僅使得朝廷變成了菜市場,也加重了社會上的矛盾,不僅包括廣大百姓與政府的矛盾,也加重了知識分子與政府的矛盾,有識之士對此大加抨擊,不過由於力量弱小,所以仍然改變不了現狀。

其次是宦官弄權,漢朝末年較為出名的宦官有十常侍等,他們以皇權為依靠,同時又嚴重製約皇權,使得皇帝成為宦官手下的棋子。宦官弄權必然加重宦官和官僚集團之間的衝突,當官僚集團覺醒之後,尤其是當他們把控了軍權之後,宦官和官僚兩個集團的鬥爭愈演愈烈,更加拖垮了漢朝的發展。最後是皇權被架空,東漢末年的皇帝幾乎沒有什麼權力,大權旁落必然引起各個利益集團的爭奪,爭奪必然引起暴動,這樣一來,東漢末年,統治階層主要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權力爭奪上,而很少關注民生。

二、東漢末年荒唐政策導致的結果

政治腐敗百姓遭殃,不僅對漢朝的統治造成了威脅,更造成了民心向背。首先是流民的大量增加,由於東漢末年朝廷出現賣官現象,造成了官錢相交的現象,所以有錢也代表了有權,土地則成為人們爭奪的重點,大地主大豪強不斷的爭奪土地,造成了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大量的農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當附民或者奴隸,要麼流亡成為流民。流民數量的大量增長嚴重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定程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這些流民就會成為起義軍的重要力量。所以在東漢末年,起義不斷,同時各個地方勢力不斷湧現,例如張角、袁紹等。

其次使得社會進入了長達數十年的戰亂不斷的時代,東漢末年不斷的出現能人志士,他們以拯救國家為己任,同時也在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力量,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最後,東漢末年朝廷統治者的昏庸無能,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治國經驗。上層社會的發展狀況,嚴重影響下層百姓,民心向背是國家穩定發展的嚴重阻礙。因此,後世不斷的重說這段歷史,既達到吸取經驗的目的,也為當代治理國家提供借鑑。

結語

東漢末年是一個民心向背的時期,統治者全然不顧百姓生活是好是壞,只專注於自己的利益,一個不重視民心的朝廷,必然會走向滅亡。東漢的結局,其實是統治者在自掘墳墓。東漢之後是群雄逐鹿的三國,也是人才不斷湧現的時期,如果東漢統治者能夠重視發展,重用這些人才,那麼漢朝還可延續數十年。由此可見,歷史也是由人推動的,人力能夠影響歷史的走向。

參考文獻:

《靈帝紀》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