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全省不少地市鼓勵秸稈打捆收回利用,可用於生物發電等

6月12日上午,在鄒城市太平鎮秦石村的麥地裡,一臺兩米多高、五米多長的大型聯合收割打捆一體機正在轟鳴。

前頭麥稈“吃”進去,麥穗存到“肚子”裡,後頭“吐”出四四方方的麥秸捆,一個個有序地落在地上。

已經打捆的秸稈安靜的躺在地裡,等待收儲。

“往年收完麥子,滿地都是麥稈,大熱天又耙又叉,燒不敢燒,擱又沒地方擱,別提多麻煩。現在你瞅瞅多好,連收割帶打捆一次解決!”秦石村村民李紅英高興地說。

每到夏收季節,秸稈處理就成為農田裡繞不過去的坎。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瞭解到,過去由於連年秸稈還田,容易發生病蟲害,為從源頭上解決這些問題,今年鄒城市出臺了秸稈收儲獎補政策。

“每畝地補貼15元,農機合作社透過秸稈打捆收儲,拓寬了服務領域,增加了收入。”鄒城市農機中心生產科科長徐強介紹,今年夏收,鄒城市累計投入49臺大型秸稈撿拾打捆機械進場作業,累計完成小麥秸稈撿拾打捆21萬畝。

鄒城衍燕農機合作社合作社今年購買了14臺秸稈撿拾打捆裝置。“一臺打捆機器9。8萬元,政府給補1。8萬元,2年左右即可回收成本。有這麼好的政策,明年合作社將繼續擴大作業面積。”衍燕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韓衍燕說。

包括秦石村在內,太平鎮有7。93萬畝麥田。“去年的麥收季,為了防治秸稈焚燒,鎮上組織了100多名脫產幹部,每村兩個人三班倒,24小時在地裡看著,還有派出所、交管所人員組成的巡視組、應急組,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太平鎮人大副主席孫成元說。今年,太平鎮全面推行麥秸打捆,“十五臺收割打捆一體機,就能解決全鎮的秸稈打捆,明年基本能實現全鎮全覆蓋。”

打捆的秸稈。

今年三夏期間,山東全省累計上陣各類機具320多萬臺套,實現收穫小麥5985萬畝,其中打捆回收利用921餘萬畝。秸稈打捆回收利用已漸成趨勢。

記者從省農業農業廳瞭解到,今年臨沂、棗莊、濟寧、聊城、青島等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對秸稈打捆回收利用給予每畝15元—20元的作業補貼,有的縣區還拿出配套資金給予每畝10元的累加補貼。

以臨沂市蘭山區為例,蘭山區今年有3萬畝小麥秸稈打捆,其中區財政每畝補助20元,鎮財政補助10元,所有資金驗收合格後均直接補助到農機合作社。

“秸稈打捆回收後統一收儲運輸,主要製成成型燃料,用於生物發電。”臨沂蘭山區農機局農機推廣站站長韓海英表示,在蘭山區、鎮黨委政府共同努力下,該區秸稈利用開始由“堵”向“疏”轉變。

對打捆秸稈運輸收儲。

事實上,秸稈除了生物發電外,還可用於造紙、作食用菌基料等。但由於儲存不便、運輸成本高,難以實現有效利用。

這些無處安放的秸杆是“雞肋”,而打好捆的秸杆就不一樣了,佔空間小,便於運輸和存放,利用價效比很高。

今年,高唐縣尹集鎮種糧大戶於宗明種的350畝地產出的105噸麥秸直接賣給了泉林集團。“本地造紙企業專門來拉,一噸可以賣到600元。”宗明種說。

打捆的秸稈。

據瞭解,泉林集團利用自主創新技術,從小麥秸稈中分離出黃腐酸和纖維素,黃腐酸用於生產系列高階肥料回饋農田,纖維素用於生產系列高檔本色紙製品或乙醇。

“我們採取‘公司+鄉鎮級收儲中心+村級收集點+農戶’四位一體市場化秸稈收儲體系,實現了秸稈規模化收集和產業化利用。”在高唐尹集鎮後劉村秸稈收集點,負責人劉東方今年三夏期間收儲秸稈700多噸,按每噸600元的價格全部銷售給泉林集團,直接經濟收入40餘萬元。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張超 通訊員 盛超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