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趙匡胤為什麼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趙匡胤作為大宋的開國之君 ,在皇位交接上卻選擇了兄終弟及,把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而不是自己的兒子,這是為什麼呢?

關於這個疑問,肯定有人會說“燭影斧聲 ”這個故事,我們姑且把這個傳說留待後面再說,先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下,趙匡胤主動把皇位傳給弟弟的機率有多大!

立志一統,卻忽而暴死

自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竊取後周江山建立宋朝開始,趙匡胤便立志一統亂世,可天不遂人願 ,在先後滅亡南唐、南漢、後蜀等國後,趙匡胤攜勝利之師 繼而北伐,卻不曾想病倒于軍前,回京後僅僅一月後便崩於萬歲殿。

那在趙匡胤病臥床榻的這一個月時間,趙光義有沒有可能已經控制了皇帝,脅迫趙匡胤將皇位傳於自己,答案是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

因為皇位必然會傳於自己,趙光義何必多此一舉,關於這一點我們很多人想不通,難道皇位傳給自己兒子不香嗎!這其實犯了用今人的想法去揣度古人,任何事情都要把它放在其發生的時代背景下來看。

宋朝承接五代,在五代時期禮崩樂壞,皇帝像走馬燈一樣你來我往,造反成了家常便飯,甚至由此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就是靠“擁立之功”來完成躍遷或者發家致富,你不想做皇帝,但下面人逼著你做皇帝。

為了大家更形象的理解,講個後唐李從厚的例子,他登基後想削弱各地節度使的勢力,就想著把他們相互調任,來個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可聖旨剛下,鳳翔節度使李從珂 就跳了出來,說啥也不同意 ,但皇帝也不是好惹的 ,立馬發兵征討!

李從珂一看這架勢 ,立馬聯絡其他節度使,說皇帝身邊有小人 ,我們要清君側啊!眾人一下就來了精神,一個個搶著發兵,一路打到洛陽嚇得皇帝李從厚趕緊棄城出逃 。

發起者李從珂順理成章的當了皇帝 ,可面對這群擁立者,可把李從珂愁壞了 ,把皇宮值錢的賞完不夠,又是向百姓加稅又是自己補貼,才將將把這群所謂的臣子們穩住,就這他們還一臉埋怨 ,嘟囔著 說就這一點,真摳!

從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知道 ,五代是一個不同於其它歷史時期的特殊時代,大家對所謂正統、忠君、為臣之道等都不在乎,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的時代!

再看趙匡胤他也是篡周而立,從他杯酒釋兵權來看,他也怕被手下人摘了桃子, 雖說趙匡胤臨死之前,他的兩個兒子都已不算幼主,燕王趙德昭 已經25歲了,秦王趙德芳也17歲了,按理說完全可以傳位於自己的兒子。

這要放到其它歷史時期,除非皇帝腦袋長包,不然絕不會把皇位傳於兄弟,但前面說了宋承於五代,五代的名詞解釋就一個——那就是造反,所以五代時期又誕生了另一項傳統——“立長君”。

五代傳統立長君五代時期,有個傳統就是在皇位傳承中,往往選擇立長君,這個長君的意思就是有能力有威望能壓住場面的人,因為這一時期造反成風,皇帝往往會站在家族利益方面考慮問題,力求肉爛在鍋裡,不被外姓人截胡,所以不管是兒子還是兄弟又或者侄子,都在考慮之列。

其實別說兄弟子侄了,甚至養子都是可以作為繼承人考慮的,比如朱溫就立了養子朱友文為太子,郭威就傳位於養子柴榮等,所以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這一時期。

如果不立長君,強行立自己兒子,那麼看看趙匡胤給柴榮上的一課就明白了,趙匡胤自己就是撿了幼主好欺的便宜,才建立的宋朝,他作為過來人比誰都明白這一點。

所以趙匡胤到死都沒有立太子,或許他沒想到自己如此早死,想慢慢培養自己的兒子樹立威望,待時機成熟便昭告天下,但突如其來的變故使他不得不傳位於自己的弟弟,因為這時的趙光義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是最佳的繼承人,也就是所謂的“長君”。

而自己的兒子這時羽翼未豐 ,即便坐上皇位又能坐多久,趙匡胤雖說做了鋪墊,去了很多人的兵權,但防天防地難防野心,況且還有一個已經做大的弟弟,他如果覬覦皇位 ,那自己的兒子哪怕當一天皇帝,最後也難逃一死,但令趙匡胤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弟弟會那麼狠。

現在來說說燭影斧聲 ,透過上面的分析來看,這個傳說多半是假的,但任何傳說都不是空穴來風 ,其原因就是趙光義登基後的做法,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先後死亡,又接著逼死自己的弟弟趙廷美,趙光義的一系列做法,無法不讓人浮想聯翩!

至於金匱之盟 ,我認為是趙光義偽造的,屬於畫蛇添足 ,大家怎麼看呢?

■最後求個關注或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