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他是明朝“四大罪臣”之首,被酷刑折磨五日,最後死法不忍直視

明朝是一個能讓武將熱血沸騰的時代,它達到了封建制度的頂端,各種制度相對完善,向外喊出了“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的強硬口號,內部也湧現出了許多文人能臣,例如解縉、于謙、李贄、王陽明、湯顯祖等等,創造了一個不同於宋朝的盛世。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大國,卻一直在走下坡路,靠有才華的大臣們一直維持著“中興之治”,往後,明朝就開始解體、大大小小斬落不斷、還有農民在起義,時間拖得越久,龐大的帝國就運轉不起來、沒有錢和足夠的將軍來抵禦這種內憂外患。

最終明朝被誰攻破城門,所謂的明朝“四大罪臣”之首在國家滅亡後,又得到了什麼樣的下場呢?

一、風雨飄搖的大明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攻勢兇猛,已經飄搖的大明為了自救,只能把北邊的吳三桂所領導的軍隊來抵禦李自成的農民軍。但本身崇禎帝對於吳三桂和他的軍隊有多麼強的實力自己心中根本沒有一個清楚的瞭解,所以雖然即將有了命令,崇禎帝還是不安。

吳三桂此人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他後來引清兵入關,並且還在清朝當了個藩鎮王,也就說明吳三桂其實對大明並沒有什麼認同感,他靠家族的庇廕獲得了武狀元、做了將軍,然後就在北邊邊境線上過起了既有權、有相對舒適的生活。

所以生活得安安穩穩的吳三桂根本沒有必要冒險、帶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去京城保護崇禎帝。但皇帝的命令不可能不聽,他就提出了一個條件。說自己部下的弟兄都是一個頂百個的精兵,擊敗一群農民兵可謂是綽綽有餘。若是想讓我們的弟兄拼了命的保護京師,也不是不可能,但一定要給我們我們想要的軍餉。

二、承載成敗的捐錢

那所要的軍餉到底是多少呢?近百萬的鉅額!

對於處在強盛時期的大明朝來說,可能略一思考就同意了,可眼下整個帝國搖搖欲墜,國庫嚴重虧隨,根本湊不出這麼多錢來,就算皇帝和妃子們想盡辦法、賣了自己日常所使用的金銀珠寶,也堪堪只過了三十萬左右,百萬難如登天。

別無他法的崇禎帝只能選擇進行捐募,魏藻德雖然反對崇禎帝這麼做,但為了為首輔的自尊,還是自掏腰包首先貢獻了一些,其他大臣們也都跟著象徵性的捐了一點。

這次失敗的募捐加劇了崇禎帝和朝臣之間的間隙,但問題的根本不在崇禎帝,早在明朝中期,皇帝和大臣之間的矛盾一直不斷,是明朝的一個通病,除了大明剛剛開朝的那兩位皇帝以外,根本沒有和朝臣一條心的皇帝存在。

例如“弘治中興”時期的明孝宗朱佑樘,他的父親明憲宗朱見深,因為成長經歷的原因很討厭為朝廷效命的大臣們,會和朝臣們對著幹;他的兒子明武宗朱厚照,因為本身性格原因不是儒家所期待的皇帝面貌,所以被朝臣所棄,三十一歲時意外去世。

三、不得善終的命運

但後世也有人認為,這次失敗的募捐,讓魏藻德和其他大臣站在了對立面,被釘在了崇禎朝第一罪人的恥辱板上,但除此之外,魏藻德還做了什麼嗎?

我們可以看一下魏藻德的生平,他崇禎十三年中的狀元,從後為東閣大學士,後入閣輔政,他為人有辯才,時常能猜中崇禎的心思並且迎合,最後成為了大明的最後一任內閣首輔。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崇禎帝問魏藻德可有對策,魏藻德閉口不言,被崇禎帝一腳踹倒。

崇禎帝死後,魏藻德本想著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口若懸河的本事,能夠在李自成手下成為一員大將,最後李自成問他:你為何不殉死?魏藻德答:我正準備效力新朝廷,哪敢去死。李自成根本沒有信他的話,將他捉拿入獄,並做了和崇禎帝一樣的事:索要軍餉。

但不同的是,崇禎帝是“捐款”,李自成是“逼供”。經過幾天的刑罰,魏藻德拿出了幾萬兩白銀,但李自成不相信大明首輔只有幾萬兩白銀,便繼續用刑。酷刑後,魏藻德因腦裂死在了獄中。

結語:

在明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朝廷裡都流傳著一句話:傳庭死,而明亡矣。傳庭指的就是明朝將軍孫傳庭。這句話揭示了明朝廷接下來的路,果然沒錯,孫傳庭死後,明朝直隸於崇禎帝的精銳部隊隨之喪失,另一邊的將軍左良玉帶兵逃亡九江。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大明自救失敗,魏藻德腦裂而死。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