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南京和濟南,尷尬各不同:青島是山東的王者,江蘇的王者是誰?

沿海地區除了浙江杭州,省會城市GDP總量都不是省內第一,從南到北依次有深圳>廣州、泉州>福州、蘇州>南京、青島>濟南、唐山>石家莊、大連>瀋陽,等等。當然,省會未必一定要第一,首都北京GDP現在不也還沒追上上海不是麼。原因在於沿海港口型或外向型城市在改開初期發展先人一步,獲得先發優勢。

泉城濟南

江蘇和山東分別是我國第二、第三經濟大省,它們的代表城市會經常被拿來作比較,南京和蘇州、濟南和青島分別是兩省的雙子星城市。

其中南京、濟南、青島都是副省級城市,蘇州是地級市,但蘇州的經濟政策卻是其他三者加在一起也比不了的,可以說是沒有頭銜的“超副省級”,有著“位元區更特區”的說法,更何況蘇州還有“上海周邊”的超一線城市輻射帶的光環加持,風頭一時無兩,成功躋身全國主要城市行列。

廣州

另一個角度看,南京、蘇州、青島又都是新一線城市,而身為副省級的濟南卻未必每次都能評上新一線,與同城雙子星青島對比起來,底氣更顯不足。

南京和濟南都是那種對省內“虹吸效應”不明顯的省會城市,其中南京輸血遠大於“虹吸”,南京是全國省會城市中在省內投資最多、也是疏散高校最多的省會,當然也是被省內網民排擠最多的省會。所以絕對實力才是處世之法,而非“相對仁慈”,這是人的本性。

南京和濟南的尷尬在於都有一座省內城市在GDP上壓它們一頭,但它們的情況並非屬於一類。

南京南站

濟南的尷尬,延續百年

濟南和青島的“恩怨情愁”貫穿膠濟鐵路始終,這條線很像長三角的滬寧線,只是南京早已不是直轄市,無法和上海並立,只能和蘇州制衡了。膠濟鐵路這一頭的青島沿海而立,在近代快速崛起,依靠海運和近代工業,實力蓋過了文脈深遠的老省城濟南,新舊殊異。

從青島和上海、天津並稱為“上青天”開始,濟南作為省城的地位就已岌岌可危。青島越來越“洋氣”,濟南卻愈發“頹唐”,青島人嫌棄濟南“土”,濟南人譏諷青島“俗”,歡喜冤家延續了百年的歷史。因為這一百多年,濟南都是山東省城,而青島則一直是山東地區的經濟第一。

南京的尷尬,四面皆對手

南京的情況則迥然不同。過去是南京譏諷蘇州“土氣十足”,南京早在近代就很早地恢復了元氣,而蘇州人只能背井離鄉去大上海“見世面”。當南京成為中國“近代工業搖籃”之一的時候,蘇州還在千年的羈絆中未曾走出。

在新時代很長一段時間內,南京都保持了江蘇省城經濟第一的傲氣,畢竟是直轄市的底子。但在外向型經濟如火如荼的八十年代,蘇錫常經濟異軍突起,它們充分利用國外資本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憑藉強大的政策和地緣優勢,將南京甩在身後。

蘇州水鄉

而作為江浙的另一邊的浙江,從義烏、溫州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民營經濟路徑,作為省城的杭州自然從中獲益頗多,杭州逐漸成長為民營經濟的大本營。在蘇州外向型經濟紅紅火火的同時,杭州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毫不示弱。

南京周邊的對手越來越多,它們猛烈衝擊著“滬寧杭”的既有格局。而作為“徽京”的南京,挑戰還來自西面,那就是安徽的真正省會合肥。

合肥素有“合一肥而瘦全省”的調侃,近年來更是加大了力度,不僅高效利用全省資源,而且在新興產業上的勢頭也極其迅猛。合肥更明確了對標南京,要和南京都市圈一較短長。

山東第一大城市是青島,江蘇第一大城市南京or蘇州?

青島的綜合實力毫無疑問是省內第一。

首先判斷城市大小的標準就是市區範圍內的建成區面積,這一點青島力壓濟南,畢竟是老牌大城市。

青島在兩大最重要的經濟指標:GDP和資金總量方面均高於濟南;而蘇州僅有GDP高於南京,資金總量則不如南京。

青島在各大產業上的均衡度優於濟南,也優於蘇州,三產比重和城市化率在四城中僅次於南京。

青島在區域地位和輻射力上也明顯優於濟南。濟南雖吞併萊蕪,但其對萊蕪的輻射作用尚不明顯;在商業和消費方面,濟南和青島均有差距。

交通和科教文衛。從市域交通來說,濟南和青島半斤八兩;青島地鐵的開通比濟南要早,某種程度上說明青島比濟南更具重要性。科研、教育、衛生、文化事業方面青島和省城濟南相比甚至還有一定優勢,而在江蘇,南京對蘇州則是碾壓式的。

房價是反映城市價值的最直接的資料,它既公平又公開,清清楚楚地標明瞭想要留在這個城市的人願意付出什麼代價。每個城市的競爭力和價值,不說完全掛鉤於房價,基本上也是八九不離十。青島是山東房價最高的城市,南京則是江蘇房價最高的城市,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國家戰略來說,從帶動區域發展的角度,青島西海岸新區和南京江北新區分別是山東、江蘇第一個國家級新區;青島是環渤海的最重要山東成員城市,而南京則是長三角一體化中唯一獲得國家層面批覆的獨立都市圈。

青島海岸

蘇州雖然在GDP和財稅兩個相關聯的規模資料上高於南京,但在資金總量、人均GDP、工資性和金融性收入、居民消費、企業市值、品牌入駐、新興獨角獸企業等經濟相關指標上均不如南京,這一點和濟南、青島之間的情況迥然不同。

相比發達的經濟實力,南京的優勢均衡或者說更加體現在其他諸多方面,其科教實力、居民受教育程度分列全國第三和第二,發達的交通體系和深厚的文化魅力令眾多城市望塵莫及。

南京玄武湖

南京的三大環境指標全面優秀,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文學之都,南京的文化底蘊和環境非常突出,文化資源豐富,且市民利用率高、參與度高,同時南京也是全國有名的“書香之城”;人文環境之外,南京城市綠化率位居全國第一,宜居程度遙遙領先同類城市,自然環境優勢也十分明顯;在最新的營商環境排名中,南京也位居全國第五,可圈可點。

南京雞鳴寺

蘇州是一座大型工業城市, 並非像南京一樣是一座全面發展的綜合型都市。難能可貴之處在於,蘇州在保持全國最大工業和製造業規模的同時,能夠同時兼顧城市的自然、人文、民生等方面,可以說,這一方面,江蘇城市有共同之處。

蘇州古城區

在城市建成區面積上,蘇州和南京相比尚有差距。有人形容蘇州“更像一個大型開發區”,而非一座城市,一方面由於蘇州確實是一開始由眾多開發區以點帶面發展起來的地區,另一方面也在於蘇州缺乏大城市底蘊,即一種長期習得的都市文化。

但除此之外,蘇州有一個優點特別好,那就是古城區和新城區涇渭分明,較完整保留了傳統城市肌理的同時,新城區開發也更講究科學性和規整性。

蘇州新城區(工業園區)

當然,如果單論蘇州,它的城市本身和南京城市主體之間確有不及,包括南京排除幾大遠郊之外的市區建成區比蘇州排除縣級市之後的建成區要大很多,GDP總量也更高,南京畢竟是老牌大城市,起點就比蘇州高。但蘇州整個大市的建成區面積現今未必在南京之下。

蘇州的優勢在於代管縣級市眾多,且各頂各的發達。崑山是全國縣級市之王,與上海無縫銜接,是上海最大的衛星城、直接輻射區。常熟、張家港、太倉均是全國十強縣級市,每一個都是發展較為成熟的中等城市。

青島

總體而言,南京是江蘇第一大城市,蘇州則進步最快。純粹從城市化發育來看,蘇州已從江蘇第四大城市上升到第二位,超越了原來的老二無錫。

但“蘇州城市群”規模宏大,城鎮密集,是南京都市圈要達到的範本。不過,南京都市圈是跨市、甚至跨省都市圈,無論是從行政上,還是地理距離上來說,整合發展難度都非蘇州周邊可比,任重道遠。

南京都會區現有及即將建成的發達地鐵網

歡迎喜歡城市話題的朋友關注本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