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作為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國家,希臘還有多少未解之謎?

誰是希臘人?

自文藝復興以來,西歐思想家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3000-2000年前,歐洲這個東南角落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在文學、哲學、政治和科學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文藝復興以後,學者和旅行家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文明。

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

今天我們對“歐洲”或“西方”文化的界定,包括對藝術、科學、社會科學和政治的界定,都建立在古代希臘文明締造者所奠定的基礎上

,而那些締造者正是“希臘人”。

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和一個人的生命旅程,表現出神奇的甚至是富有啟發性的相似。那些將一個國家凝聚在一起的思想往往是個體生命的有機隱喻。

因此,讓我們先擱置疑惑,假定“誕生”於19世紀20年代革命之中的希臘這個國家的發展歷程,與人生的歷程有一些共性,就像人物傳記梳理一個人的生活和事業一樣,我們能夠追溯希臘這個國家的歷史。

古希臘文明是否可以被

恰如其分地稱為“國家”?

如果說所有的現代人都是由5萬多年前走出非洲的部落繁衍而來的,那麼希臘人一定也不例外。

遺傳學的進展可能會揭示,現在講希臘語的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與古代“經典”文化的創造者們有著相同的基因。不過,對於我們瞭解希臘的現代史,這真的不重要。

人類的現代史只有幾千年,從這樣的尺度上看,影響歷史的因素是環境、行為、事件、思想等,而不是進化生物學。

在這個意義上,重要的不是構成國家人口的個體的生物學祖先,而是某種比喻意義上的一個國家、民族、政權或者我們稱為文化的複雜現象的祖先,儘管“祖先”這個詞最常見的意思是生物學祖先。

對於古希臘文明是否可以被恰如其分地稱為“國家”,人們還是存有疑問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

古希臘文明時期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一個主權國家

。不過,希臘人與那些他們稱為“我們的遠祖”的人,有一種類似親屬關係的感覺。

最近幾十年,“我們的遠祖”這個術語已經變成了老生常談,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如此說來,此術語對於我們在現代社會中界定希臘這個國家的構成要素,是一個很好的總結。

今天,我們習以為常地把“現代希臘”作為古代希臘的延續

,因此很難想象,在距離我們十分久遠的古希臘時代,講希臘語的人相互間是不存在這種親近感的。我們稱之為“古希臘人”的那些人,在當時可能不是這樣稱呼自己。

而地名和人名等常常暗示希臘歷史上不曾存在過的更緊密的親屬關係。你在任何一張希臘地圖上看到的至少一半的城鎮和具有地理特色的名字,都能在古老的文獻中找到。

但是,

很多名字是在希臘獨立後被重新啟用的,取代了使用數百年的慣常用名

。那些舊名字依然存在於從前的地圖和遊記裡。

當然,承認這些事實並不是要減弱這些祖先在過去兩個多世紀努力強化希臘集體認同方面的重大意義。我們只有全面認識千百萬希臘人在那些歲月裡做出的選擇,才能充分看到希臘所取得的成就的規模和範圍。

從大約1800年開始,希臘逐漸強化自己與逝去的古代文明之間的親緣關係,這是有意識的政策選擇,既不無爭議,也有很強的選擇性

想一想那些完全被摒棄的古代做法,比如裸體、男色、奴隸制度、女性性奴、殺嬰行為、異教信奉、動物獻祭等,你就會明白這一點。

家譜:追溯古希臘的起源

遙遠的祖先是重要的示範樣板,是評估成敗的參照點。

一個國家就像一個人一樣,透過家譜可以追溯自己的起源。從拜占庭帝國的崩塌,到導致希臘民族國家形成的第一波萌動,這中間的幾百年時間被一位近代歷史學家稱為“隱匿的世紀”。

這些“隱匿的世紀”,可以重構希臘的譜系。

在“隱匿的世紀”裡,希臘的延續靠希臘的語言和東正教堂來維繫,其中希臘語既包括口語,也包括書面語。

語言和東正教是現代國家必備的兩個因素,在18世紀以前,兩者都存在,而且其背後均有悠久的傳統。

在近幾百年裡,說希臘語的東正教徒身處的政治和文化體系是什麼樣的呢?這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在每一種情況下,說希臘語的人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

說回到拜占庭帝國,它一直延續到1453年,但是它的崩塌早在兩個半世紀以前就註定了。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說希臘語的基督徒世界,給這個世界的政治統一帶來的致命一擊不是來自東方,也不是來自伊斯蘭國家,而是來自信奉天主教的西方

。這個致命一擊讓拜占庭帝國支離破碎,轟然倒塌。

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騎士因缺少攻打聖地的資金而改變目標,最終攻打了君士坦丁堡。在這場以聖戰名義發起的戰爭中,中世紀基督教世界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城市被基督徒們洗劫一空。

斯蒂文·朗西曼是研究十字軍東征歷史的學者,用他的話說:“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犯罪莫過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那次浩劫過後800年,也就是2004年6月,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就此事向同為宗教領袖的東正教牧首巴多祿茂發表了歷史性的致歉信。

1261—1453年,君士坦丁堡及其越來越小的內陸地區,存在著一個拜占庭帝國的“殘餘”小國。

一些偏於一隅的屬地,也延續了長短不等的時間。

比如西邊有伊庇魯斯公國,其位於今希臘的西北部;南邊有摩里亞公國,這是伯羅奔尼撒半島在中世紀及其後的名字;東邊有特拉比松帝國,其位於黑海的南岸,是延續時間最長的帝國,一直到1461年才覆亡。

其他地方的統治者是十字軍的後裔和繼任者。伯羅奔尼撒半島有一個獨立的邦國,其在整個13世紀和14世紀初期持續繁榮,其統治者是一位實行殖民制度的法國貴族,後來這個城邦被拜占庭帝國迅速奪了回去。

遙遠的東邊的塞普勒斯島上生活著說希臘語的東正教徒,只是這個島在1204年之前就被十字軍佔領了。

後來,法國呂西安王朝開始統治塞普勒斯和耶路撒冷王國。1489年,威尼斯掌握了塞普勒斯島的控制權,在統治了近一個世紀後,該島於1571年被奧斯曼帝國攻佔。

1211—1669年,威尼斯人掌控了克里特島,佔領了位於希臘大陸西邊的愛奧尼亞群島。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滅亡。

威尼斯統治下的克里特島,尤其是在16世紀和17世紀早期,見證了藝術的繁榮

。這個時期的一個重要的宗教繪畫學派孕育而生,戲劇和詩歌由希臘語的克里特方言寫成,主要城鎮有戲劇演出。

在這些作品裡,義大利文藝復興精神與當地的敘事傳統實現了融合,就像同時期的莎士比亞和其他英國劇作家的戲劇創作完全融合一樣。

威尼斯治理下的克里特島為世界培養了著名的畫家多米尼科斯·提托克波洛,在西方,他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

埃爾·格列柯

以上就是希臘民族國家經歷的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變遷,也是希臘的譜系或“家譜”。

希臘三百年 羅德里克比頓 著 中信出版社圖書

¥

49。5

京東

月銷12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