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消防安全疏散| 疏散時間的概念及應用!

石崢嶸:按疏散流程,安全疏散時間包括探測時間、報警時間、識別時間、反應時間、運動時間、安全裕量等關鍵階段,我們常說的疏散時間,是指疏散運動時間,是從疏散開始至所有人員疏散至安全區域的時間。

安全疏散的目的,就是確保人員在火災發展到威脅人身安全(耐受極限)之前疏散到安全區域,保證建築內人員疏散完畢的時間小於火災發展到危險狀態的時間,並預留一定安全裕量。

一、疏散流程的主要階段:

安全疏散流程包括探測報警、識別反應、安全疏散等關鍵階段,從圖示1可以看出,疏散時間是指疏散運動開始至所有人員疏散至室內或室外安全區域的時間。

(圖示1)

注:本圖示中各階段的定義,參文末附錄1。

二、疏散時間的基本概念:

1、按疏散流程,安全疏散時間包括探測時間、報警時間、識別時間、反應時間、運動時間、安全裕量等關鍵階段,我們常說的疏散時間,是指疏散運動時間,是從疏散開始至所有人員疏散至安全區域的時間。

2、疏散時間是指室內危險區域和次危險區域的人員疏散至室內或室外安全區域的時間(圖示2):

消防安全疏散是火災條件下人員安全撤離,到達室外安全地點的過程。很明顯,除首層區域外,其他樓層很難直接疏散至室外安全區域,也無法有效控制室內任意一點至室外區域的疏散時間。

因此,通常認為,在火災條件下,進入室內安全區域的安全出口,即可認為到達安全地點,不再考慮室內安全區域疏散至室外安全區域的疏散時間和距離要求。

(圖示2)

3、安全疏散時間是基於理想疏散模型的結果,必須考慮合理的安全裕量:

確立安全疏散時間,需設定嚴格的防火分隔措施,合規的疏散距離和疏散淨寬度,配套合格的應急照明疏散指示等消防設施,實際應用中,這些要素通常難以有效保障,因此必須考慮合理的安全裕量。

另外,規範要求的疏散距離均為直線距離,忽略了桌椅傢俱等影響,這也是實際疏散時間相對較長的重要原因,

綜上,實際應用中的疏散時間,應儘量保證更多的安全裕量。

三、影響疏散時間的主要因素:

1、防火分隔措施、疏散距離、疏散淨寬度等建築防火設施及要求,以及應急照明疏散指示等消防設施,是安全疏散時間的基本保證。

2、強化防火分隔措施,能有效延長可用疏散時間:

在某些區域或房間,可採用較高耐火極限的防火隔牆分隔,並採用甲級或乙級防火門,可有效防範或抑制有限區域內的火災蔓延風險,延長外部區域人員的可用疏散時間。

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有效縮短火災探測時間和報警時間:

合適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有效縮短火災探測時間和報警時間,尤其是早期探測系統,比如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等,能大幅減少火災探測時間。(圖示3)

(圖示3)

4、排煙系統能有效延長可用疏散時間:

火災煙氣是造成的人體傷害的主要原因,排煙系統及時排除火災煙氣,能有效延長可用疏散時間。(圖示4)

(圖示4)

5、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能有效提升建築安全效能:

設定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建築,安全效能有所提高,有利人員疏散。在公共建築和住宅建築中,全部設定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建築,疏散距離可按規定增加 25%,汽車庫等的安全疏散距離也可適當增加。

四、疏散時間在設計中

的應用:

疏散時間是決定疏散淨寬度和疏散距離的關鍵要素,現行規範已明確各類場所的疏散距離和淨寬度要求,因此,多數情況下工程設計,並不涉及疏散時間。

疏散時間在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一些特殊功能場所中,比如:

1、在劇場、電影院、禮堂的觀眾廳或多功能廳,以及體育館等場所中,需要依據疏散時間確定疏散出口數量和淨寬度,也可能需要依據疏散時間確定人員疏散距離,疏散時間是這類場所安全評估的基礎依據。

注:《建規》5。5。16、5。5。19:在劇場、電影院、禮堂的觀眾廳或多功能廳場所中,有關疏散門數量的規定,是以人員從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築的觀眾廳疏散出去的時間不大於2min,從三級耐火等級建築的觀眾廳疏散出去的時間不大於1。5min為原則確定的,觀眾廳池座和樓座的每股人流透過能力可按40人/min計算(池座平坡地面按43人/min,樓座階梯地面按37人/min)。對於體育館觀眾廳的百人疏散寬度指標(m),是根據人員出觀眾廳的疏散時間分別控制在3min、3。5min、4min來確定的。

2、在一些特殊場所,可能因工藝或功能要求,疏散距離無法滿足規範要求,或無法依現行規範要求進行判斷,可根據人員正常水平疏散速度予以評估,並採取相應的加強保護措施,比如增加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區域性加強防火分隔措施、增加排煙設施和自動滅火設施等等。

注:《建規》3。7。4:各建築物內的人員疏散速度和疏散距離,將甲類廠房的最大疏散距離定為30m、25m,是以人的正常水平疏散速度為1m/s確定的。乙、丙類廠房較甲類廠房火災危險性小,火災蔓延速度也慢些,故乙類廠房的最大疏散距離參照國外規範定為75m。丙類廠房中工作人員較多,人員密度一般為2人/m,疏散速度取辦公室內的水平疏散速度(60m/min)和學校教學樓的水平疏散速度(22m/min)的平均速度(60m/min+22m/min)÷2=41m/min。當疏散距離為80m時,疏散時間需要2min。丁、戊類廠房一般面積大、空間大,火災危險性小,人員的可用安全疏散時間較長。因此,對一、二級耐火等級的丁、戊類廠房的安全疏散距離未作規定;三級耐火等級的戊類廠房,因建築耐火等級低,安全疏散距離限在100m。四級耐火等級的戊類廠房耐火等級更低,可和丙、丁類生產的三級耐火等級廠房相同,將其安全疏散距離定在60m。

附錄1:

安全疏散流程各階段的主要定義:

1、探測時間(tdet):從起火到透過自動報警系統或人工方式探測到火災的時間。

2、報警時間(twarn):從探測到火災開始,到向建築內特定區域發出警報訊號的時間。

3、識別時間(trec):即確認時間,從發出火災警報到人員開始做出反應的時間。

4、反應時間(tres):從人員對發生的事件做出第一反應到開始向安全區域移動的時間。

5、運動時間(ttrav):建築內某一區域的人員,從向出口移動開始到進入安全地點所需要的時間。

6、必需疏散時間:從起火到建築內所有人員達到安全地點的時間。

7、可用疏散時間:從起火到人員耐受極限的時間。

8、安全裕量(tmarg):考慮到設計引數的不確定性或統計分佈特性對設計效能的影響,對設計計算值或效能要求附加的一個額外值或乘以一個倍率係數。

安全裕量是可用疏散時間和必需疏散時間的差值,在人員行為和疏散分析中,考慮到建築型別和建築內人員的不同,以及潛在的火災場景和某一設定場景中ASET與RSET預測的不確定性,需要考慮適當的安全裕量。

9、耐受極限:當人員由於煙氣、熱量或有毒產物的影響完全失去行動能力時,即達到了人員的耐受極限。

更多概念,參《消防安全工程 第9部分:人員疏散評估指南》(GB/T31593。9-2015)

附錄2:

現行規範中,與疏散時間相關的主要條文:

一、

《建規》3.7.4

二、

《建規》5.5.16:

三、

《建規》5.5.20:

四、

《建規》12.5.2、12.5.3:

五、

《人防規》5.1.1

六、

《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標準》5.1.1、5.1.2:

七、

《地鐵設計防火標準》5.2.2

八、

《體育建築設計規範》4.3.8

九、

《劇場建築設計規範》8.2

10.3.13

十、

《民用機場航站樓設計防火規範》5.0.6

十一、

《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範 》11.0.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