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死鴨硬嘴巴——閩南俗語解讀之三十

⊙張亞清

閩南俗語“死鴨硬嘴巴”,是用來形容強詞奪理,死不認錯的人。也不知怎的,鵝的嘴巴與鴨一樣長,叫聲又比鴨洪亮;雞雖然嘴巴小,但公雞晨啼亦響亮四方。它們死了,人們不叫“死鵝硬嘴巴”或“死雞硬嘴巴”,卻偏偏叫“死鴨硬嘴巴”,大概是鴨子死後嘴巴特別僵硬的緣故吧?

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經常死不認錯,強詞奪理。明太祖朱元璋是個“死鴨硬嘴巴”的典範。地方官員盧熊因興建魯王府和疏浚河道政績突出,朱元璋大筆一揮提拔他到兗州任知府,但詔書卻把“兗州”錯寫成“袞州”。盧熊走馬上任後要啟用官印發布文告,一看傻眼了,連夜給朱元璋寫奏章請求更正,沒想到朱元璋不但不認錯,還強詞奪理指責盧熊說:“這兗和袞本是同一個字,就是讀音不同而已。盧熊這廝好大膽,竟敢跟我咬文嚼字!”便以欺君之罪把他斬首。可憐盧熊提官不成,反枉送一條性命。朱元璋的徒子徒孫崇禎皇帝朱由檢,也繼承他先祖的遺風死不認錯。明末階級矛盾激化,爆發李自成農民起義。他卻讓他的寵信宦官濫印鈔票,還聽信讒言錯殺首輔薛國觀和大將袁 崇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他臨死時依然不自責,把一切錯誤都歸罪於眾大臣,大罵“群臣誤我!個個可殺!”

“死鴨硬嘴巴”的人光會指責別人,不知自我批評。他們為了死保顏面,善於狡辯,把不認錯推向極點。人們日常見到的潑婦罵街,大都是“死鴨硬嘴巴”的人。現在有些人工作中出現失誤,雖然不敢“死鴨硬嘴巴”,卻來個“反面文章正面做”,不檢查失責的原因,卻大力總結糾正失誤的幾大成績。這種另類的“死鴨硬嘴巴”也當在克服之列。

原創:張亞清

本文來源:閩南日報2020/10/20 星期二 第10版:文化走廊

版權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絡(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