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第18期《“處心積慮”的統一之戰——西晉滅吳》讀書筆記(二)

周書紀年 第18期《“處心積慮”的統一之戰——西晉滅吳遲緩之原因分析》讀書筆記(二)

上一期周書紀年談到了蜀漢滅亡後,司馬昭並沒有立刻將兵鋒指向東吳,滅吳之役一直等到十多年之後的280年,才由其子晉武帝司馬炎完成的晉廷方面原因,接下來周書紀年將重點分析作者所提到的其他兩方面的原因。

第二方面:蜀中局勢複雜。新平定的蜀漢,其實依然存在大量的強有力的軍事力量,這些軍事格局力量對司馬氏採取的是觀望態度。如建寧太守霍戈、巴東羅憲等。司馬氏要想長期統治蜀中,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安撫。蜀中地區長期與中原隔閡,對於新政權的統治並不會心甘情願,就連王濬的前任益州刺史皇甫晏,也在征討亂民的過程中被殺身亡。晉廷一面花了很大精力籠絡原蜀漢官員,一面派出王濬這樣的能臣幹吏,這才有了蜀中粗定後順流而下的滅吳之役。

王濬

第三方面:東吳政權實力尚存。雖然東吳皇帝孫皓殘暴無度,但東吳此時依然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從整體上來看,它仍然在不斷進攻西晉,而丁奉、陸抗等干將依然在較長時間內統領軍隊。如晉吳兩國對於交州地區的爭奪,東吳就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而之後發生的步闡降晉之役,再次彰顯了東吳軍事力量。東吳將領步闡降晉後,東吳名將陸抗在軍事力量並不佔優勢且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頂住三方面的壓力。儘管在戰場上出現了朱喬、俞贊等東吳將領投降西晉的情況,陸抗依然大破晉軍,攻破西陵。步闡城破身死,羊祜等被貶官削職。此次戰役,晉吳雙方雙方均是全力相搏,晉軍戰敗,說明在軍事力量上,西晉並無絕對優勢。

羊祜

陸抗

此後的西晉滅吳之役,看起來過程非常簡單,晉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從出師到生擒孫皓不到兩個月時間。但周書紀年認為,如果沒有晉武帝十多年“處心積慮”的經營與關鍵時刻的乾坤獨斷,西晉滅吳就不會有如摧枯拉朽般的順利。

本文參考書目為:崔敏。 “處心積慮”的統一之戰——西晉滅吳遲緩之原因分析[J]。 文史雜誌,2015,(0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