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漢初的內憂在經歷了什麼?強本弱末是如何緩和漢初的內憂?

西漢建立初期,北方邊疆正面臨著強大民族匈奴的威脅,楚漢戰爭時後的諸侯王也時刻覬覦著西漢初期的政權。

劉敬此時審時度勢提出三項政策。“定都關中”,利用關中的政治、地理、經濟等優勢來保障漢初的恢復和發展;“和親匈奴”,以暫時妥協的方式讓漢初的新生政權得以喘息。“強本弱末”,以遷豪實陵、打擊諸侯王等手段加強漢朝的中央集權。

三項政策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地緩和了漢匈關係,打擊諸侯且穩固了漢朝,從而形成西漢國家對社會的全面控制。

漢初的“內憂”

在經歷了秦末的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之後,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五月遷都於長安。漢朝建立之初就面臨著政治、經濟上的種種危機。

由於秦朝的殘暴統治加之秦亡以後連續數年的戰爭,西漢建立之初,到處是一片荒涼、殘破的景象。《漢書·食貨志》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

連年的戰爭加之自然災害,漢初的人口較之秦代已大為減少。不僅人民生活困苦,統治者也是“

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在這種經濟困難,民不聊生的狀況下,中央政府必須頒佈一系列政令以恢復經濟。

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戰勝項羽,聽取了張良、陳平等人的建議,分封七個異姓諸侯王。劉邦將都城遷至關中以後,東方基本上是異姓王的天下。

這就是漢初諸侯王國封域的範圍。所謂“外接於胡、越”,指的是諸侯王國的南北疆界。當時,漢中央直接領地不過15郡。漢初中央管轄郡的範圍,大約等於戰國後期的秦國。

其東、南、北三面,均為諸侯王國的封域,形成了“

諸侯比境,周帀三垂

”之局面。據此,漢初全國共57郡,其中諸侯王國領郡佔全國總郡數73。7%,而漢中央轄郡僅佔全國總郡數的26。3%。

這種幹弱枝強的局面,直到吳楚七國之亂時,仍無重大變化。漢初,六國的舊貴族勢力仍存在。秦朝時期,國家就把六國宗室、貴族勢力作為破壞統治秩序的社會力量加以限制、打擊。

劉邦在打天下時,不得不借重他們的力量,到天下初定,這些舊貴族勢力也成為了漢政權的威脅。異姓王,國土跨州兼郡,權力極大,甚至可以自領軍隊,對中央政權構成嚴重威脅。

他們就是是劉邦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有效統治的障礙,對於這個內憂,漢高祖不得不保持高度的警惕。事實上,從漢朝建立直到漢武帝時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分封勢力都一直威脅中央政權的統治,打擊敵方分封勢力一直都是西漢初年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漢初的北方“外患”

匈奴作為中國北方最古老的遊牧民族,一直以來就對中原的漢民族構成巨大威脅。早在先秦時期,匈奴就常常南下侵擾中原。到秦滅六國時期,匈奴趁中原戰亂之際,還曾一度攻佔河套地區。

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打擊匈奴勢力。秦始皇曾多次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

在“因河為塞”的基礎之上,秦始皇還徙民戍邊,“築四十四縣城臨河”,以加強邊關的軍事防線。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將秦、趙、燕三國早期在北方的長城連線起來,築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萬里長城”。

秦始皇時期對匈奴的打擊,有效的阻礙了匈奴對北方邊疆的侵擾,終使匈奴北卻七百餘里。秦二世統治時期,政治混亂、徭役繁重,最終致使天下大亂,爆發大規模農民戰爭。

西漢政權正是在人口銳減,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的狀況下建立起來的,於是匈奴得空,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公元前209年,匈奴進入了鼎盛時期,勢力空前強大。

公元前201年,冒頓單于南下攻韓王信於馬邑,韓王信寡不敵眾,歸降匈奴,且與匈奴聯合欲共擊漢。高祖聽此訊息,於前200年率大軍迎擊,企圖徹底消除匈奴對北邊的威脅。

在這次戰役中,由於劉邦沒有采納劉敬的建議,反以擾亂軍心為名將劉敬關押於廣武,致使大軍貿然進攻,孤軍深入,後被匈奴圍困於平城白登山,辛虧陳平用計才將劉邦解救。

後來劉邦回到廣武就親自向劉敬道歉,而且還封其為建信侯,從那之後,劉邦深刻認識到漢軍事實力尚不足與匈奴抗衡,不僅不能阻止匈奴的入侵,相反還會引發更大的戰亂。

因此,漢初對匈奴採取守勢,匈奴成為強大的外患。

劉敬其人

說起劉敬,我們對其知之甚少,史書中基本沒有對劉敬家世的記載,至於他的出生年月,更是無法考證。據《史記》記載,劉敬原名為“婁敬”,齊國人,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高帝在焉。婁敬脫挽輅,衣其羊裘。

當時漢朝剛剛建立,國家面臨一系列問題,因而對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所以劉邦准予召見,並賜食。婁敬認為都洛陽不如都關中有利,並詳細分析了原因。

建議劉邦“

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這一番話打動了劉邦,但是他的建言卻遭到了群臣的反對,致使劉邦遲疑不決,倒是張良對定都關中的肯定,使劉邦最終下定決心入都關中。

劉邦曰:“

本言都秦地者婁敬,‘婁’者乃‘劉’也。”遂“賜姓劉氏,拜為郎中,號為奉春君。

”因此婁敬也稱劉敬,開始在漢初政壇上嶄露頭角。

漢高祖七年,高帝在經歷了“白登之圍”後就如何對付匈奴問計於劉敬,劉敬建議

“以嫡長公主妻之

”,達到“

兵可無戰以漸臣

”的目的。

劉邦採納了劉敬的建議,想把魯元公主嫁給匈奴,但呂后堅決反對,日夜向劉邦哭訴,劉邦無奈,只好以假代真,派劉敬作為使者帶著宗室的女兒假稱公主送給冒頓單于作閼氏。

劉敬作為和親使者從匈奴歸來,一路上觀察沿途情況,回到漢朝便又向劉邦建議。而高祖很快就採納了劉敬的這一建議,“

使劉敬徙所言關中十萬餘口”

劉敬出身戍卒,在漢初的幾年,就為漢朝的發展提出了三條舉足輕重的國策,對漢代歷史產生重要影響,可謂三策安漢邦。

他的政治生涯雖然短暫,卻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可謂是漢初難得的人才。

結語

從劉敬向劉邦建言三策的歷史背景、三策的具體內容及實施效果和影響來看,對新生政權的興衰存亡有重大影響的國策。

再經過漢政權的大力推行,這些政策都取得了良好的、積極的效果。這足以見得,劉敬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策論家和富有魄力膽識的政治家。

常言道“時代造就人才”,但是人才不也是在時代的格局下才發揮了他自身最大的優勢,漢王朝的發展離不開劉敬的“三策”,而沒有漢王朝的出現,恐怕歷史上也無人知曉劉敬這個人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