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朝廷與地方勢力之間有著怎樣的博弈?

1870年8月,清朝兩江總督馬新貽檢閱完部隊後,回到督府的側門,人群中充軍犯張汶祥衝出來大喊冤枉,接著拿出匕首刺向馬新貽,次日不治身亡。

政治人物被刺殺的背後,通常都有著派系之間的鬥爭

。如法國大革命時,馬拉被刺的背後雅各賓派和吉倫特派的爭鬥;日本維新三傑的大久保利通被刺殺,則是因為他與武士階級的矛盾。

馬新貽是清朝九位級別最高的官吏之一,他的死亡,與晚清政局一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但經過長期的審訊,審判的結果卻是

張汶祥出於個人恩怨行兇,沒有任何幕後主使

,這個案件也就不了了之。

最終清廷只能以酷刑處置張汶祥作為最終宣判,這件案子連慈禧都說:

此案豈不

甚奇

刺殺馬新貽案件的離奇之處

馬新貽訓練軍隊並鎮壓太平天國,因屢立軍功,一路升到了浙江巡撫。升任兩江總督後,馬新貽組織了2500人的親軍。

而遇刺當天,他身邊警衛重重,兇手沒有受到阻攔,得手太容易成為疑點。

案發之後,當地江寧知府與縣令進行審查,上報稱張汶祥刺殺也許無人主使。

朝廷對於如此模糊的結論不予接受,命令再審,並派曾國藩主持,但曾國藩卻藉口並未前往。

後來朝廷派漕運總督張之萬主持,並要求查處幕後主使。張之萬也是拖了一個月才到達江寧,稱沒有幕後主謀。

朝廷仍表示不足為信,加派刑部尚書和曾國藩共同審理。

可見清廷對於這個案件十分重視,但是官員們對此卻不斷地搪塞。

直到次年1月,清廷也不再督促查案,曾國藩也立下定論:同意初審。

幾十名官員參與並審理5個月的案子,最終卻毫無進展,同樣成為疑點。

張汶祥本是一名充軍犯,案發前他以經營高利貸為業,實際上是貪官保護下的罪犯。

在張汶祥行刺時,曾說過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可以看出這是一次有組織且有預謀的犯罪。

刺殺馬新貽的的原因

馬新貽不僅是兩江總督,他同樣是慈禧太后的欽差大臣

。他入宮向慈禧太后謝恩時,得到了徹查湘軍貪汙的任務,馬新貽自知凶多吉少,囑託家人自保為重。

慈禧為掩人耳目,先稱馬新貽為閩浙總督,在上任途中又改為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讓馬心怡得到了更大的權力。

馬新貽到任後除了打擊海盜與修建漕運,最大的功績就是裁軍2萬,而且都是湘軍

。此前湘軍將領曾國荃攻破天京,曾大肆掠奪太平天國財富,向朝廷上報除了兩個偽玉璽和一尊金印,其他並沒有收穫,隨後湘軍縱火燒城,毀滅了所有證據。

刺殺案件發生後,慈禧派刑部尚書與曾國藩一同行事,其中也有著對曾國藩的打探,沒想到曾國藩卻始終藉口拖延,組織對案件幕後主使的追查。

這樣看來,刺殺馬新貽的主使,很

可能是貪汙太平天國財富的湘軍首領

為何湘軍卻沒有任何人受到查處

刺殺馬新貽案件的草草了事,實際上是曾國藩與慈禧的鬥爭與妥協。

慈禧的妥協主要是朝廷削弱地方權力沒有得到任何成效

。湘軍這支帶有私人性質的軍隊,是清廷受到威脅後緊急力量,為朝廷解決太平天國後,便成為了清朝的威脅。

曾國藩雖然曾經主動裁軍,但是卻縱容他們私吞太平天國財富,這是慈禧不能容忍的,因此才出現了馬新貽被提拔的事情。

馬新貽清楚自己是打擊湘軍的棋子,只是他和慈禧都沒有想到,湘軍實力已經如此深厚,不但敢當街行兇,還能牽制刑部官員。

曾國藩的妥協則是因為他承擔了包庇湘軍的惡名

。在他團練湘軍以前,十年多次升遷,管局二品,殲滅太平天國和主導洋務運動更是讓他勢力大增,僅僅是錢財,並不足以讓他願意與朝廷對抗。

曾國藩接到審理刺殺案件後,4個月才到達江寧,期間宴請賓客,讀書寫字,卻唯獨不處理案件。

這樣的拖延其實是在看朝廷的態度,因為慈禧還拖欠著湘軍幾十萬兩的軍餉。

果然,在曾國藩的一再拖延下,朝廷不再追查案件,他也順勢結案維持初審。

這場朝廷與地方的博弈,雙方互有妥協,只是馬新貽與張汶祥成為了犧牲品。其實,隨著督府權力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軍隊領袖,如左宗棠,李鴻章,袁世凱等人,在朝廷上都有著相當大的話語權,成為晚清軍閥政治的先聲,

湘軍也成為了開創近現代軍閥割據的源頭。

參考文獻

《清史稿》

《中國近代史》

《清史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