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葉嘉瑩曾經說,作為唐代詩人:“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詩 ”

提到唐代,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輝煌燦爛的唐詩,想到詩壇雙子星李杜。如果說詩仙李白的一生是灑脫的,是追求自由與充滿幻想的,那麼我們又該怎樣概括杜甫的一生呢?有人說杜甫一生是悲情的,有人說是豪壯的,還有人認為杜甫就像現在的憤青,只會發牢騷。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杜甫一生雖未能像他自己期望的那樣“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但是他在漂泊中,始終堅守理想,不愧於“詩聖”之稱。

1、 飄零不居的一生

有人將杜甫的一生足跡圖做了出來,真是應了他自己當年那句“行萬里路”,但是這不同於李白或者他後來的蘇軾,因為老杜的這些足跡,除去青壯年時的遊學之外,都是不得已的,或者為了去得見天子,實現政治理想;或者為了躲避戰亂;或者是為了填飽肚子,保全家人。而且中間有過很長時間,他是隻身一人在外漂泊的,生活的很是悽苦,最主要的是他的心靈無處寄託,他愛他的天子。愛他的人民,但是他卻無力扭轉唐王朝的衰落局面。

我們可以借用杜甫晚年的《登高》中 “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來看。這首詩是杜甫在大曆二年流寓夔州時重九登高而作,此時他已經五十五歲了,登高而望,在蒼涼的秋色中愈發地感受到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苦痛。羅大經曾評一聯“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尤其是前半句點出了作者這一生是飄零不居的,是久旅他鄉為客的。從困守長安十年開始,杜甫早年的遊歷可以說已經變為飄零了:回奉先(今陝西蒲城)探親,後為避難將家人安頓鄜州(今陝西富縣),隻身去靈武投奔唐肅宗,不料被叛軍抓到長安,再次逃離長安,到達鳳翔(今陝西寶雞)任了個左拾遺,很快被貶華州(今華縣),之後杜甫又回河南探過親,又去甘肅秦州待過,後來又舉家遷到甘肅同谷縣,最後幾經輾轉來到四川,又歷經成都,奉節縣,最後到了夔州。三年後欲乘舟回長安,卻在舟上長逝。而那時候的交通條件有多麼惡劣啊,長年的漂泊,使得杜甫“百年多病”。

2、 由上而下的一生

這裡我們說的“由上而下”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生活條件上越來越窘迫。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杜甫作為一位偉大詩人,他的目光由上而下的,逐漸深入到更底層的民眾中。杜甫的祖父和父親、叔父都任過一些官職,其母親家族也算是皇室的親戚,所以杜甫在三十多歲前的生活還是一個標準“官二代”,不用為著溫飽擔憂。但是在他進士落第後不久他父親也去世了,杜甫的生活就越來越困窘,為了生存他為一些富貴人家當過賓客,最終也得到過天子的垂青,雖曾官至左拾遺,然而他的性格與正直不為權貴容,加之安史之亂,終究是仕途不順,他的生活也是一路下坡,甚至到“幼子餓已卒”、“布衾多年冷似鐵”、“床頭屋漏無干處”的境地。而這種生活上的由優到窘,也使得杜甫終於成為杜甫,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正是在生活的洗禮中,他一步步走向社會,走向普通民眾,眼光也從抨擊上層更加入了同情百姓,關心天下。《三吏》《三別》便是最好的說明。

3、堅守理想的一生

每一個接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的正直的古代文人,恐怕都有一種理想,希望“畫圖麒麟閣”之後 “功成身退”,而我們這位詩聖的理想是什麼呢?據他的《壯遊》 記詩,他七歲作詩便開口詠鳳凰。鳳凰是傳說中的一種鳥,象徵著天下太平。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杜甫從小就有遠大志向,也就是他後來說的“致君饒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的理想和古代大多數士子有相同的一面,他也希望能夠得到明主賞識,做一位賢臣,但是他更上一個層次,不是為著個人的功名,而是想要真正的使天下太平,使百姓安樂。他可以”達則兼濟天下,“但是”窮“史卻未獨自脫身,而是”憂黎元。“在他漂泊不居與仕途不順的悲苦中,始終堅守著這份理想,在自己家裡遭受苦難時想的不僅是自我的痛苦和家人的艱辛,更是天下人的安危與幸福。他回家看到自己家人過得很狼狽,甚至兒子都餓死了,他在巨大悲痛中,還能想到”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想到是自己為官且過得如此悽慘,那貧苦百姓的生活該如何活下去啊;他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之後,想到的不僅僅是自己受寒,更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

另一方面,杜甫也在堅持自己的詩歌理想,用詩寫史,敘事達情。他自稱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作詩,”晚節漸於詩律細“,不僅寫出優秀的”詩史“作品,更將律詩推向更加渾融的境界。

所以說杜甫的一生是堅守理想的一生,不論是順是逆,他始終用最博大的愛在關懷著社稷,關注著人民,同是也用自己的真心在詩歌領域耕耘著。

葉嘉瑩曾經說:”(杜甫)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詩。“我們且不去追究葉先生的深意,但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詩人用他自己的一生在書寫著社會,用自己的血淚作著時代與人生的歌詩,他的集大成不僅僅是詩歌藝術上的,更是人生境界的昇華。如果我們認同”國家不幸詩家幸“這句話,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概括杜甫的一生:杜甫的一生是不幸的,但是作為詩人,他的一生似乎又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