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第23期《魏晉平陽賈氏家族研究》讀書筆記(一)

周書紀年 第23期《魏晉平陽賈氏家族研究》讀書筆記(一)

周書紀年在讀這本論文時,對貴族政治下的郡望略有感悟。眾所周知,關於貴族政治的討論始終是魏晉政治的一個熱點,但這種政治與上古氏族政治完全不同,和周代的封建制也沒有關係。漢末魏晉時期的貴族制度,並不是由天子賜予人民土地,而是由地方有名望的家族長期自然相續,從這個關係中產生世家,也就是所為的郡望的本體。秦建立之後,姓與氏逐漸合二為一,姓氏所具有的社會功能也逐漸消失,而郡望逐漸成為區分身份的重要標誌。郡望也稱地望、族望、姓望,是伴隨著世家大族的形成而出現的。郡望觀念在東漢開始形成,至魏晉南北朝發展到鼎盛。據統計,兩晉南北朝時期,計有98郡望,281郡姓。唐前期計85郡望,363郡姓。唐後期計90郡望,799郡姓。

但世族的形成需要滿足一定的社會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要累世為官,二是要德業相繼。德指的是家族傳世的道德標準,業則是家族所傳之家學,通常以通經為標榜。如汝南袁氏以《易經》為其家學,弘農楊氏則以歐陽《尚書》為家學。即使在東漢,雖然時人對業已成型的世族頗有微詞,但也承認這些世族的門第與才德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家族中,人們更多地認為門第中個人的成功是受門第家風薰陶所致,因而對時代相傳的門風重視程度超過了對於個人的重視,這樣才能使得一個門第具有了權威性併成為了世族。統治者在選拔人才時,必然會顧及被選拔者的家世門第。但世族的優越性,在中古並沒有收到封建制度的保護,僅僅有士族享有經濟和政治上的權利。一直到西晉初年所實行的蔭族特權,才確定了士之為族的成因,這點歷來討論的並不多。晉初的戶調式明確指出,在蔭族時“士人子孫如之”。這一條很關鍵,因為官有任免,人有死亡,在任品官一旦被罷免或死亡,其蔭族權利自然消失。但如果他作為“士人子孫”,亦即被承認為士族之人的話,就另當別論,從而將這種權利繼續下去。另外,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也從制度上保證了士族世襲的權利。

士族由世族、勢族和名望之士組成。勢族與世族不同,他們出身可能寒微,但掌握了政府權勢,經過累世的積澱後,也成為士族的一部分,這些人是士族制度的基礎。勢族或者世族只能代表某一時間段內的特權階層,只有士族才能體現這種貴族政治制度的本質。權勢有消亡,門第有衰敗,但是,經過確定計程車的身份是穩定的。但由於社會動盪,經濟影響。許多士族不得不離開故土,遷居新地。為了延續士族的身份與榮耀,士族和郡望的關係就逐步強化起來。士族強調郡望,是為了別於他族,通俗來講,就如同今天某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不論店鋪開在哪裡,其招牌是其別於他店的重要標誌。

本文參考書目為:丁曉梅。 魏晉平陽賈氏家族研究[D]。西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