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民營孵化器“孵”出“世界首創”

“經過同事們的匠心努力,湖南飛映航空裝備第一張曲板壓制成功。”11月2日,威海瑞欣科技企業孵化器董事長張曙光發了一條“朋友圈”,簡單的文字配著3張圖片,卻難掩他激動地心情。他告訴記者,除了這筆航空裝備曲板訂單,他們還在與威海本地、煙臺、廣州等地的客戶對接船舶曲板訂單,而短時間吸引這麼多客戶前來洽談合作的“秘密武器”,就是孵化器成功孵化的國內外首臺民用船舶三維數控彎板機。

記者瞭解到,船舶製造中,曲面分段流水線一直未能真正實現,其瓶頸在於曲面分段中的型材、板材構件都需要彎曲加工成形,技術難度大,目前船廠大多采用手工操作方式進行加工,如型材冷彎採用樣板對樣或逆直線法,曲板加工採用水火彎板工藝。手工加工週期長,質量不穩定,制約著造船向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船舶三維數控彎板機專案由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學科學術帶頭人——王呈方教授帶隊研發,為造船提供複雜曲面智慧加工流程,實現無人干預的智慧化加工生產。”張曙光介紹說,傳統的水火彎板加工工藝依賴經驗,一個火工班組需要20名工人,且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後繼無人”等問題,三維數控彎板機投入使用後,每年僅勞動力成本就能為船舶企業節省200餘萬元,一張曲板的加工時間則從原來的四五天縮短為1個多小時,且基本不產生廢料,同時,還適用於民用航空裝備面板的生產,所以該裝置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威海瑞欣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威海最大的民營孵化器企業,能成功孵化出船舶三維數控彎板機這一“世界首創”專案,背後離不開該孵化器多年來不斷開拓進取,紮實開展各項雙創服務,實施園區對標建設,圍繞科技服務和成果轉化,強抓創新平臺搭建。

2014年起,瑞欣孵化器以智慧裝備和電子資訊產業為專業方向,逐步實現了“市級—省級—國家級”的提檔升級,同時也取得了顯著的孵化成果。截至目前,孵化器累計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0餘家,新四板掛牌企業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家;引進碩士以上高學歷人才22人,培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人,其中,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人,山東省“留學人員來魯創業啟動支援計劃”人才3人;培育的企業建有8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020年畢業及在孵企業年收入達到2。2億多元,年納稅570多萬元。孵化器同時發揮連線高校、院所知識創新與威海企業技術創新之間的技術轉移橋樑作用,促進區域自主創新成果的有效轉移和產業化。先後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河北工業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青島科技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等學生實訓基地,併為區內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牽線搭橋對接,取得了較好成效。截至目前,累計認定各類技術交易合同32項,技術成果交易總額3400餘萬元。

目前,園區在孵科技型企業58家,其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38家,入駐企業先後研發生產出200多項科技成果,獲百種以上專利授權,擁有智慧財產權247件。孵化器累計畢業企業29家,其中規上企業3家。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畢業的陳國棟博士創辦的山東中清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孵化器內創業五年來,陳國棟和團隊成員已經申請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軟體著作權11項,2020年營業收入1500多萬元,其“個性化圖案智慧噴塗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專案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實施;山東廣瑞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威海艾迪科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優質高新技術畢業企業獲得“山東省瞪羚企業”“山東省專精特新”省級稱號。2018年10月,孵化器帶領威海捷諾曼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威海艾迪科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海索通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高新技術企業承擔的“威海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產業孵化集聚創新專案”被列入國家“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專案計劃,現已驗收。

瑞欣孵化器積極完善園區配套,自籌資金3。58億建設智慧裝備中試基地,形成產業集聚創新態勢,幫助入駐企業順利實現“想法→原型→產品→商業模式→市場化”的全流程,構築“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業服務空間,為區域內的企業產業化落地做好無縫銜接。基地目前已竣工廠房3。5萬㎡;現有“智慧三維板材成型裝備技術研發產業化專案”“高階智慧數控機床自動化裝置研發製造專案” “汽車用橡膠墊生產基地專案”等多個專案已經進駐,預計年實現產值2億元,稅收1000萬元以上。基地正在加快引進一批落地見效快、具有造血功能、帶動能力強的補鏈、強鏈產業專案,加快推動產業規模叢集高質量發展。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彭輝 鄭莉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