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清北京城已近600歲“高壽”,“八臂哪吒城”為何殘缺一角!

明成祖朱棣在奪下皇帝寶座時,明朝的帝都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另一方面,朱棣曾經駐守燕京、北平多年,他深知,控制住北方對阻止蒙古南侵的重要性,再加上老皇宮裡有太多的場景令其心生不滿,於是朱棣毅然決然遷都。朱棣為建北京城,到底都做了什麼呢?

我們常說“內九、外七、皇城四”,天安門就是北京皇城的四座城門之一,而且是正門。不過在明朝時,它還不叫天安門,而叫承天門,是一座黃瓦飛簷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遠遠沒有現在氣派。傳說中,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急於修建北京城,當時參與設計競標工作的有兩位設計師——姚廣孝、劉伯溫。10天后,二人畫出了相同設計圖紙。就在這時,劉伯溫提出了“八臂哪吒城”的理念,於是“能幹又能說”的劉伯溫成功中標。姚廣孝曾經質問劉伯溫:“哪吒的五臟六腑在哪裡呢?”劉伯溫回答:“皇城便是哪吒的五臟。”紫禁城的“總設計師”蒯祥的地位就這樣被這兩個人完全壓制了。其實,據史料記載,劉伯溫根本就沒有來過北京。

按照這種說法,正陽門就是哪吒的頭,現在的地鐵2號線上的另外十座城門就是哪吒的八條手臂和兩條腿。朱棣建北京城時,北京內城近似一個方形,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又擴出了外城,形成了一個“凸”字形結構,於是有人為北京老城提出了一個新的形象方案:中山裝。

中山裝的五粒紐扣表示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四個口袋代表“四維”,袖口的三粒紐扣代表“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以及“平等、自由、博愛”的共和理念。北京史專家朱祖希在這一身中山裝中看到了北京城的影子:頭是紫禁城,領口的第一個紐扣是午門,往南第二個紐扣就是端門,第三個紐扣是天安門,第四個紐扣是正陽門,第五個紐扣則是永定門。永定門兩側的兩個口袋分別代表天壇、先農壇。上方的兩個口袋則代表位於天安門兩側的太廟和社稷壇。難道中山裝的設計者孫中山先生真的把北京城的格局融入了服裝設計理念中嗎?

雖然在多箇中山裝誕生的版本里,都沒有找到“北京城”的影子,但朱老師卻揭示出了中山裝與北京城相似的歷史必然性,即中國傳統觀念中對“中軸明確兩翼對稱”的審美觀念。當我們帶著這個詮釋重新檢視北京城時,卻又發現了另一個隱秘。

任何一次對北京建城歷史的講述都繞不開一個話題:永遠的遺憾——殘缺的西北角。在今天的西直門附近,北京的內城城牆形成了一個不和諧的缺角。嚴重影響了整座城市的對稱。20世紀70年代,在北京史西城區新街口的後英房衚衕裡,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元代民居的遺址,經過研究確定,這就是北京最早的四合院形式。後英房衚衕就位於北京城的西北角,它提醒著我們,北京這座堪稱完美的大城還存在著這樣一段不規則的城牆。有人把這段“殘缺”歸咎於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風水”,而朱老師卻揭示了一個真相:此處地下12米深全都是淤泥。

如果當年的北城牆按照四面見方的規則營造,那麼北京城的西北角正好位於今天的太平湖一帶,然而河底的淤泥稀軟,根本無法讓城牆紮根。據說當時朱棣努力過,想繼續元大都的完美格局,但這段明城牆屢建屢塌,無奈之下只能繞開水域,把明城牆建成了缺角的樣子。而朱棣無法忽視這樣的缺憾,甚至找來風水先生髮表“歪理邪說”,讓人們相信這樣的欠缺是故意而為,並非被逼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