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玩壺之初,心無所屬

開創之初,供春制壺,前無古人,就像繪畫,將所見的自然之景搬進自己的畫面之中。說創作也好,說寫生也罷,現在看來,在紫砂文化中,當時醜陋的樹癭也確實踏進了現代藝術的殿堂。

供春是制壺藝人的鼻祖,樹癭壺是紫砂器具的首創,人們隨著自身的成長,也漸漸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想必定要回到孩童年代,才能知道自己心中單純的所求。

許多人玩壺的過程像是尋壺的過程,起初,僅僅是因為喜歡外觀、線條、顏色而買了一把壺,並不明白什麼泥料、器型。慢慢的,開始知道石瓢、西施這些經典壺型,開始知道底槽青是紫泥中比較好的。再而,開始去了解全手半手的製作工藝,並且很可能被周遭的價值觀影響而只認定全手,也對各個部位的細節章在意起來。

似乎這時候會到一個瓶頸,想要接觸內容更豐富的玩意,少見的泥料、名家手工這些。慢慢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沒有走在比較正確的道路上?之前自己對壺的審美、要求似乎也變得不再是評判價值高低的標準,有沒有章,易不易包漿也開始慢慢不去在意,開始思考起本質來。

每當想喝茶,那一把最先想起要用的那把壺變得越來越離不開,似乎,那把自己最最在意的壺好像從來沒有離自己那麼親近過,這把壺很可能和起初自己所認為的那把壺大相徑庭。

慢慢走上正道,和信得過的朋友交流,而不是簡單輕信別人的說辭,開始意識到起初自己的錯誤認知,摒棄不實的要求,喜歡的,只是手一把握上去的感覺,也可能是某一次偶然磕碎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