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後金的皇室是怎麼被清朝滅亡的?後金的皇室子女為什麼都沒有活下來

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後金其實並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封建君主制的國家,因為後金採用的八旗制度嚴格意義上可以說是部落聯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君主的權利是比較分散的,甚至會受到八旗旗主的制約,為了減少這種“被制約”,努爾哈赤提拔了四大貝勒,這四大貝勒中,三個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一個是努爾哈赤的親侄子,算是變相的加強了中央集權——至少權力集中在了愛新覺羅氏的手中。

但是也因為四大貝勒的按月分值,國中一切機務具令值月貝勒掌理這種不分大小的“貝勒”制度,也使得後來清朝在中央集權的道路上走了幾代人,而被努爾哈赤所任命的四大貝勒中除了後來登上汗位的皇太極外都成為了悲劇人物。

第一貝勒代善: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二兒子,上面有一個戰功赫赫,但是卻因為脾氣暴躁和不服管教被處死的長兄褚英,有了長兄的“前車之鑑”,代善在對待父親努爾哈赤和兄弟們的時候不免多了幾分小心翼翼,因此,在努爾哈赤過世後,原本最有機會爭下汗位的他選擇了更為和平的方式——與其他勢力制衡,支援八弟皇太極(第四貝勒)登位。

再後來,皇太極欲改後金為大清,建立一個君主制王朝,因此必須加強中央集權,而四大貝勒共同執政的制度嚴重限制了皇太極的集權之路,於是,具有強大號召力的大貝勒代善又成為了靶子,因代善招待對皇太極有怨的哈達公主(努爾哈赤之女,小於代善,長於皇太極),皇太極稱代善不尊重他這個君主,並以此為藉口給代善安上了一系列罪名,甚至閉宮罷朝,威脅其他貝勒“另擇君主”。

其實所謂的另選君王不過是皇太極在逼迫眾貝勒和代善表態,變相的收回各大貝勒手中的權力罷了,而代善曾經的儲位之爭中都願意讓步,自然是希望女真的天下更為穩定的,因此在皇太極做了這樣的表態之時,也同樣願意再退一步,認下了罪責,為皇太極進一步鞏固中央集權而立誓,以表克己、忠貞。

然而這還不算完,作為曾經的大貝勒,代善或許是有點粗狂豪邁的,因此並不注重細枝末節,但偏偏在細枝末節之處最容易讓人抓住把柄,比如後來的“違制”——多收了十二名侍衛並瞞報、在朝鮮王京養馬、將侍衛當成雜役指使等等,其實這些都可謂是“小事”,作為大貝勒,這些事情本應民不舉官不究的,偏生卻被拿出來大做文章,最終被再一次奪權。

後來,代善又因為子孫“不孝”而被牽累,雖然代善的罪責被皇太極赦免了,但卻無法再於朝堂上挺直腰桿,再加上之前又接連死了三個兒子,代善於朝堂也算是冷了心,只不過代善比皇太極命長,在皇太極暴斃後,代善成為了皇室宗親中資歷最老貝勒爺,本有機會“繼位”,但與努爾哈赤歿時一般,代善綜合了當時的背景,再一次為了平衡朝中勢力選擇了退讓,轉而擁立年僅六歲的皇太極之子福臨繼位,而福臨便是後來的順治帝。

第二貝勒阿敏:

阿敏是四大貝勒中唯一一個不是努爾哈赤兒子的人,不過他也是努爾哈赤的血脈親人——努爾哈赤親弟弟蘇爾哈齊的次子,阿敏之所以能成為第二貝勒,其實也是因為他隨著努爾哈赤南征北戰,與代善等一般,身負赫赫軍工,但是或許是因為在血脈上終究差了一層,阿敏並沒有代善的“犧牲精神”,在手中權力一步步被皇太極收攏之時,他選擇了反叛。

在皇太極征討朝鮮時,阿敏就有意自立,但是未果,後來在天聰四年的入關戰役中,阿敏不僅不去救援後大清軍隊,反而棄城而降,導致大清失了四個城池,於是被皇太極判處圈禁,受了九年圈禁後身故。

第三貝勒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個兒子,也就是皇太極的五哥,在皇太極登汗位後與皇太極並肩作戰,曾與皇太極一起在薊州檢閱過八旗軍,但是君王從不缺將權力收歸手中的藉口,天聰五年的大淩河之戰中,莽古爾泰上稟稱下轄部隊於戰鬥中被明軍重創,而皇太極則反問軍隊不聽號令,貽誤軍機之事,於是,莽古爾泰和皇太極算是“吵起來”了。

其實,是否貽誤軍機還有待商榷,但是因為這一問責,莽古爾泰卻怒視皇太極,甚至幾次拔刀,心中更是不忿,直言皇太極是忌憚自己手中軍功與權柄過盛,打算“廢”了自己,於是,本身可以被“糊弄”過去的事情,生生地被莽古爾泰折騰成不敬君主——是不是和代善被貶斥一個套路?事實上,是的,所以說無論有沒有貽誤軍機,皇太極都會找藉口從其他幾位大貝勒的手中將權力收攏,從而完成自己的中央集權。

後來,莽古爾泰的權利被削,最終於天聰七年抑鬱成疾,暴斃,值得一提的是,於皇太極有怨的哈達格格乃是莽古爾泰同父同母的親妹妹,而莽古爾泰在死後也不得安寧,被揭露出曾有反意,在死後還被褫奪了爵位。

至此,四大貝勒中大貝勒代善算得上命好,雖然他為了後金和大清一再退讓,但是他起碼是得了善終,在死後還配享太廟的;而二貝勒阿敏被圈禁而亡;三貝勒莽古爾泰不僅抑鬱而死還在死後被奪爵,哀榮不享。

四貝勒就是皇太極,他雖然登上了汗位,但是一輩子兢兢業業,甚至兄弟反目,最早雖然收攏了權力,但是卻逃不過暴斃的下場,而在他死後,因繼位的福臨年幼,權力再一次被分散,因此也算得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