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虞世南:三朝所爭賢才,高官厚祿,清貧一生,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人。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歷仕陳、隋、唐三代。

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慾,執著且向學。

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稱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

▲虞世南

貞觀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配葬昭陵。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凌煙閣。

三朝所爭

陳文帝知道虞荔的兩個兒子博學,常從宮中派使者到他們家裡去扶助衛護他們。

後來虞世南被召為建安王法曹參軍。

陳滅後,虞世南兄弟入長安,當時隋煬帝楊廣還是晉王,聽到他們的名聲,楊廣與秦王楊俊徵召的文書一起送到。

大業元年,虞世南接連被授為秘書郎,升遷為起居舍人。

武德二年,虞世南被竇建德(農民起義領袖)抓獲,竇建德任命他為黃門侍郎。

▲才華橫溢

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滅竇建德,虞世南被授任為秦王府參軍,不久轉任記室參軍。

十月,虞世南被授為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共掌詔告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

李世民即位,虞世南轉任著作郎,兼弘文館學士,後來被授為秘書少監。

貞觀十二年,虞世南又上表請求辭官歸居,太宗優詔允許,仍授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

逝世後,李世民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

▲虞世南《賢兄帖》

德行厚重

陳文帝天嘉二年,虞世南父親虞荔去世,虞世南還年幼,因悲哀過度瘦損得幾乎承受不住喪服。

之後,他的叔父虞寄被晉安太守陳寶應捕獲,遠在閩、越一帶,虞世南雖然已除去喪服,卻還是布衣蔬食。

到天嘉五年,陳寶應戰敗,虞寄得以生還,才令虞世南脫去布衣食肉。

▲理想中的虞世南

為人清貧

大業元年,虞世南接連被授為秘書郎,升遷為起居舍人。

當時虞世基在當朝非常顯貴,妻子穿衣都模仿王者,虞世南雖然同他們住在一起,卻清貧節儉,不改變自己的性情。

直言敢諫

太宗器重他的博識,常常在處理軍政大事的間隙,召世南在一起談經論史。

虞世南雖然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當政得失,直言敢諫。

▲弱不勝衣

太宗曾對侍臣說:“朕閒暇時與世南商討古今政事,有一字的差錯,未嘗不惆悵惱恨,他懇切誠摯到這種程度,朕用他用得好啊。群臣都像世南這樣,天下還愁有什麼不能治理。”

貞觀八年,隴右山崩,大蛇多次出現,山東及江淮多次遭大水。

虞世南以晉以來歷次山崩為例,勸諫太宗遵循道德義理,並希望太宗不因功高而自滿、不因太平已久而驕傲鬆懈,始終如一。

▲節選

貞觀九年,太上皇李淵駕崩,虞世南一再勸阻太宗築陵墓厚葬,使太宗有所收斂。

他還嚴正勸阻太宗不要恣於遊獵而疏於政事。這些都對當時的“貞觀之治”起著積極的作用

書法

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

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

《書後品》評雲:“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云之上”。

▲孔子廟堂碑

《述書賦》雲:“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

《宣和書譜》以歐、虞相論曰:“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著書

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北堂書鈔》160卷,全書分19部,下分852類,19部內容極為廣泛。

包括帝王、後紀、禮儀、衣冠、儀飾、服飾等部,彙集了大量的儒學資料,起著傳授知識,臨文備查的作用,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

▲著書有成

還參撰《群書治要》50卷,輯錄經史譜子有關治國興衰政跡之文。

始上古,終晉代,凡採經書12種,10卷;史書8種,20卷;子書,四書7種,20卷。

歷仕三代,走過戰火與和平,始終如一。

我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弱不勝衣卻又直言敢諫。

因為和平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