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期權的概念和型別4——場內期權和場外期權

接上一節美式期權和歐式期權案例後繼續分享:

按照

交易場所

我們可以將期權分為:

場內期權

場外期權

18

世紀末美國出現了

股票期權

,由於在當時還不存在期權的

中心交易市場。

所以,所有的期權都是在

場外進行交易

的,並且此時的場外交易市場是

需要依靠經紀商為期權的買方和賣方進行撮合配對的

,經紀商呢會從中提取一些交易手續費。

此外,這些場外期權的交易條款也都是

根據買賣雙方自身的風險偏好、收益結構設計的個性化合約,

他們的行權價格、到期日這些指標都可以

自由設定,比較靈活。

但是發展場外期權市場他們遭遇的

最大障礙就是

:這個市場幾乎沒有二級市場,這就導致了市場流動性的缺乏。使得期權的買方因為缺乏流動性找不到期權賣方,因此,他們往往需要把手中的期權持有至到期,沒有辦法提前平倉,這就

限制了市場規模的擴大

,每天的交易量加起來往往也不到

1000

手合約。並且,對於所有的期權市場參與者來說

場外交易的安排都是非常麻煩的。

於是,他們就決定把期權標準化的想法付諸實踐。具體的方法是

把期權的行權價、到期日這些引數固定下來(標準化),並且透過一個集中的清算公司來清算所有的交易。

1973

4

26

日,我們之前提到的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ROT)

正式開張,

場內期權市場也由此展開。

我們可以發現:

場內期權是

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標準化合約

,它的優點就在於

標準化、流動性比較充足、風險也相對可控

。由於所有的場內合約都是由結算公司進行統一結算的,

期權的買賣雙方也不必因此擔心對手方的信用。

場內期權具有

統一的交易規則和嚴格的監管機制

,交易所能夠有效的掌握相關的交易資訊並及時向市場釋出。而且,由於期權本身具備

價格發現、規避股市風險

等重要功能,從芝加哥交易所誕生以來,期權也先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證券市場上市交易。

它不但能夠讓投資者有效的規避投資風險,豐富了投資組合,實現了投資套利,而且成為了許多金融衍生產品深化發展的基礎,極大的推動了證券、期貨市場的發展

2015

2

9

日,

我國首個場內期權產品:上證50ETF期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2017年至2019年我國3家期貨交易所分別推出了白糖、豆粕、銅等6種期貨期權。我國的期權市場在此之後也逐步發展壯大……

這節分享就到這裡,下節俺們繼續

……

學廢的了點個小愛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