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廣州增城絲苗米:從瀕臨絕種 到“逆襲”成現代農業名片

增城絲苗米稻穀增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廣州1月28日電 題:廣州增城絲苗米:從瀕臨絕種 到“逆襲”成現代農業名片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近日,記者走進廣州增城區朱村街萬畝農業現代化產業園看到,一座充滿田園風情的增城絲苗米產業文化展覽館坐落其間。

增城絲苗米最初的文字記載見於明嘉靖戊戌年(1538年)《增城縣誌》。另據清嘉慶庚午年(1810年)版《增城縣誌》記載:“增城白水磜(今朱村白水山)產絲苗米,穀粒細長,飯軟香醇,屬嶺南極品,入貢品之列”。目前研究表明,增城絲苗米的原產地便是位於朱村白水山棲雲寺舊址前約2畝的沙質淺腳田。

在長達近500年的栽培歷史中,增城絲苗米也曾一度瀕臨“絕種”。在這一場挽救與傳承增城絲苗米的行動中,以宋東海為代表的農業科研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70年,25歲的宋東海來到增城新塘農科站工作。彼時,增城傳統的高腳絲苗米由於稈高易伏產量低,品種不斷退化,種植者越來越少,在大田裡的種植幾乎銷聲匿跡。這一現象讓宋東海感到十分惋惜。

懷揣著“改良品種讓絲苗米產量提高”這一美好願望,宋東海開始了長達50餘年的絲苗米選育種生涯。他先後培育出育成“桂野佔2號、3號、10號”,再利用含有野生稻血緣的桂野佔與絲苗品種雜交,育成新的野澳絲苗、桂野絲苗、增野絲苗、七野絲苗等“野字號”絲苗品種。

增城朱村街白水山棲雲寺舊址前的梯田(翻拍資料圖) 增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其中,他在1990年選育的“野澳絲苗”填補了遺傳育種的空白。伴隨著絲苗米的涅槃重生,宋東海也成了人們口中稱頌的“增城絲苗米再生之父”。

事實上,除了宋東海,增城絲苗米選育種漫漫長路上,還有更多傳承人的名字值得被銘記——高階農藝師張紹春、湯達安、李晉雲、姚建秋……

2004年,增城絲苗米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8年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了增城農業現代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增城絲苗米產業文化展覽館、5G智慧稻場……近年來,隨著增城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各個專案陸續興建,增城絲苗米產業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近年來,增城區以建立省級絲苗米產業園為契機,致力於生態種植及數字農業打造,積極推進“文化+”“旅遊+”“智慧+”的融合發展,建成集研發、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農旅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以增城絲苗米為主導產業的增城區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引入了啟緣生態農業、科旺實業、友糧糧油實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進園發展。

廣州增城區朱村街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 增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記者走進科旺絲苗米種植基地看到,田地間種滿了油菜花。油菜花不僅供遊客欣賞,也將作為今年3月早稻的有機肥。“這種生態迴圈的種植法,既適合絲苗米的生長,也有利於提升絲苗米的品質。”廣州科旺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區向軍表示。

“我們開展智慧農業資訊化平臺建設,在園區稻田上安裝資料監管系統,對禾苗的生長情況、土壤、大氣環境、水環境狀況、病蟲害實時動態監控。”增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透過發展智慧農業,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增城絲苗米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如今,增城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了朱村街龍崗村、南崗村和派潭鎮派潭村三大規模連片標準化現代種植區。據增城區農業農村局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增城區絲苗米種植面積約12。32萬畝,年產量約4。32萬噸,產業鏈總產值約20。4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