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蘇州楞伽山下石湖山水雋永秀麗 夜半潮生看串月

石湖在蘇州古城西南,楞伽山下,水通太湖,諸峰映帶,山水之景絕勝。歷代文人筆下的石湖山水雋永秀麗,令人難忘,明公安派代表袁宏道《上方述遊》說:“餘嘗謂上方山勝虎丘,以他山勝虎丘,如冶女豔妝掩映簾箔,上方山如披褐道士,丰神特秀。兩者孰優劣哉?亦各從所好也矣。”歷史學家、文學家鄭振鐸遊石湖,也驚豔於石湖的美麗,感嘆范成大隱居石湖讓其蜚聲海內外,他說:“整個石湖原來就是一座大的園林。在離今八百多年前,這裡就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詩人范成大(1126-1193年)的園林。他和陸游、楊萬里同被稱為南宋三大詩人。成大因為住在這裡,就自號石湖居士,‘石湖’因之而大為著名於世。楊萬里說:‘公之別墅曰石湖,山水之勝,東南絕境也’。我們很嚮往於石湖,就是為了讀過范成大的關於石湖的詩。”

范成大隱居之後,石湖便成了蘇州地方勝景、文人。到了明代,更是達到了頂峰。世居石湖的盧氏和莫氏子孫為了“不使先賢隱而不彰”,效法范成大編修志書。歷史上有關石湖的志書,首推明代莫震的《石湖志》,也是第一部比較完整記錄石湖人物和風土的著作。莫震是明代正統四年的進士,吳江綺川人,莫震的《石湖志》可以說是石湖歷史上第一本專門的志書。此後還有明代盧襄的《石湖志略》,也是有關石湖的一部志書。《石湖志》是明莫震(1409-1489,正統四年進士)撰、莫旦(1429-?成化元年領鄉薦)補,是兩兄弟珠聯璧合之作。盧襄《石湖志略》收入《四庫全書》,莫震《石湖志》被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關於石湖,他們在《石湖志》中有詳細記載:“石湖,在盤門外一十二里。上承太湖之水,下流遇行春橋以入於橫塘,南北長九里,東西三四里。北屬吳縣靈巖鄉界,南屬吳江縣範隅鄉界,蓋兩縣交界之間也……每歲清明、上巳、重陽三節,則遊者傾城而出,雲集蟻聚,不下萬人,舟輿之相接,食貨之相競,鼓吹之相聞,歡聲動地以樂太平。此則西湖之所無也。”“石湖當山水會處,遊人至者,無日無之,惟清明、上巳、重陽三節為盛。人無貴賤否,傾城而出,各村亦然,于山谷之間,不下萬人……”可見明清時候石湖是蘇州人四季遊樂的天堂,且以清明、上巳、重陽三節為盛。

石湖如何遊,古人早已經有了先例,四季皆可遊。上巳節,在古代是一個水邊修祛邪的日子,明莫旦《蘇州賦》謂:吳俗好邀遊,當春和景“明鶯花爛漫之際,用樓船簫鼓,具酒餚,以游上方、石湖諸處,上巳日為最盛。”麗人公子云集水邊,更見有文人墨客曲水流觴的雅事。清明時節春和景明,一湖春水被風吹皺,掃墓的人們踏青郊遊,“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夏季,四面荷花,煙水香氛,湖上涼風四起,星月在天,“荷花蕩,在茶磨山西麓,亦名黃山南蕩,廣數百畝,土人種蓮,每花時,紅白彌望,香氣襲人,遊人鼓棹入錦雲之鄉,真仙境也。”畫舫遊船自然夜遊最佳。秋季,中秋賞月湖上,水中月與天上月,讓人流連忘返,畫舫“徵歌,歡遊竟夕。借串月之名,日間遨遊山水。”更有行春橋串月的故事惹人浮想聯翩,心嚮往之。重陽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節日,事關辟邪長壽,所以民間十分重視,登高,插茱萸,食糕,蘇州人“重陽有雨治平寺”,石湖山水自然是首選佳地,也是十分熱鬧。冬季,寒冷蕭索,但石湖居士的梅圃疏影橫斜,暗香浮動,自是雅士嚮往的賞梅之地。

清代蘇州中秋又添了遊石湖看串月的民俗活動。民間相傳八月十八夜至石湖,可看行春橋十八橋洞,月成串影,古詩有“十八楞伽山,湖亭待串月”。人們畫舫載酒,歡遊竟夕,傳延至今。沈朝初《憶江南》詞雲:“蘇州好,串月有長橋。橋面重重湖面闊,月亮片片桂輪高,此夜愛吹簫。”一時間,明月當空時,石湖上畫舫遊弋、絲竹輕揚、琵琶婉轉,賞月成風。蔡雲詩:行春橋畔畫橈停,十里“秋光紅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湖亭。”這個行春橋串月真的存在嗎?清以來人們對於串月也心存疑問,清徐士《吳中竹枝詞》雲:“秋風十里綠蒲生,串月看來虛有名。十八橋環半遮沒。漁村一點水邊明。”千百年來串月成為千古之謎了。

遊石湖要尋訪的文物古蹟也很多。古宅如范成大故宅庭院、丁晉公宅(丁謂)、蘆家園(蘆氏山居)、莫舍、西溪草堂、溪雲山居、吳山書院、昂臺舊業、西陂漁隱……寺廟有寶積寺、治平寺、上方寺、觀音堂、妙音庵、五顯神祠、行春橋土地廟……範村土物有範村梅、範村菊、藕花(蓮花、傷荷藕、藕花洲)、茭白、紅菱……遊石湖看山看水,更重要的是其豐富的人文遺蹟和民間風情。正如文徵明詩所詠:貪看“粼粼水拍堤,扁舟忽在跨塘西。千山雨過青猶滴,四月尋春綠已齊。湖上未忘經歲約,竹間覓得舊時題。晚煙十里歸城路,不是桃源也自迷。”沈建東 《姑蘇晚報》2020年09月28日 B08版

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