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面對金塊視而不見的他,曾經避禍遼東,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賢者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英雄和義士,這些人在爭鬥和戰場上付出自己的生命和未來,只是想要時代和平。而也有一些不問世事一心求道的賢者,他們偏安一隅,專心做學問,不看重金錢權勢。這些人不願意出仕參與上位者的權利爭奪遊戲,更樂於將心力投身於因為連年征戰而日漸稀薄的禮儀風化之中。管寧就是其中的代表。管寧雖然是管仲的後人,但是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威望和家產了。後來他爹去世,死葬從古至今都是一件大事,因為都知道他沒有多少錢,所以親戚朋友都想要給管寧錢。

可是管寧不肯接受他人的施捨,願意耗盡自己所有的錢財為父親送終。家裡條件不好就算有個好學問也要親自耕地來養活自己。在管寧和同學一起種菜的時候,居然在地裡刨出來一塊金子。按說有這種好事一般人都會趕緊著把金子拿走,把地圈起來接著挖。可是管寧和他同學則很不一般,他倆將這塊金子當成是土塊一樣,視而不見。他同學還好,最起碼用手拿起金子還看了看,而管寧連看也不看。

後來發生了戰亂,中原地區四處都在打仗。管寧知道遼東在公孫家的治理下還比較和平,因此就跟著朋友一起遠離家鄉到了遼東。都說人是群居動物,可是管寧不一樣。朋友們都在縣城的南邊居住,可管寧卻獨自到了北面。因為管寧的名氣很大,又很隨和,也願意將所學所知傳授給他人。漸漸的,跟隨他的人越來越多,最後還形成了一個小村子。後來管寧覺察到那些人不怎麼講究禮儀。管寧就專門開設了課程,教化大家禮儀文明。

管寧的名氣大,深受廣大士子們敬仰,因此不管是遼東的公孫家,還是中原的曹家都想要得到管寧。但是管寧面對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祿,都推辭不肯接受。如果大家覺得管寧是個不肯迂迴行事的書呆子,那就大錯特錯了。管寧其實也深諳做人的道理,當他在遼東避禍的時候,面對著公孫家送來的財寶,每次都欣然接受。但是卻並沒有胡花亂造,而是將東西整理好並作好記錄。當他離開遼東的時候,他就將這些東西全都還給公孫家了,沒有留下絲毫。從曹操開始曹家就一直對管寧發出徵召,但是管寧每次總是推辭,漸漸的,似乎徵召管寧變成了一種習慣。

當他八十多歲的時候依然收到了曹家給他的聘書,可惜還沒等他推辭,他就去世了。在小編看來,用直鉤釣魚的姜尚,躲在深山一副高傲姿態只等著人來求的諸葛亮,怎麼想都有一種自抬身價沽名釣譽的味道。儘管這兩者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充滿大智慧的能人,但是無論他們做的事情有多麼的光輝偉大,被傳的如何神乎其神,卻總也不能讓小編真正的心悅誠服。只有像管仲這樣,不求名流千古,但卻能專心的做學問,能用心的教化百姓,才是最讓小編覺得合該讓人五體投地的大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