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能環寶:由水電大省缺電引發的思考!

“西電東送”是我國的一項超級工程,分為南北中三條線路。其中,中線主要輸送的是四川的水電。自中線建成以來,四川豐富的水電源源不斷的輸送到華中、華東,支援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但2022年8月,四川竟然缺電了,甚至嚴重到需要跨省輸電,支援四川的電力供應。這是怎麼回事?

四川的電源結構

來自《四川省“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的資料顯示,2020年底,四川電力總裝機10295萬千瓦,

其中水電8082千瓦,佔比78.5%;風電426萬千瓦,佔比4.1%;光伏191萬千瓦,佔比1.9%;火電1596萬千瓦,佔比15.5%。

包括水風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高達84。5%,這樣的電源結構顯示,四川已基本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和全國優質可再生能源基地,在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戰略目標上具有清潔能源基礎優勢。

據四川省統計局的資料,2021年末,四川水力發電裝機達8947萬千瓦,水力發電量3531。4億千瓦時,佔全省發電量的81。6%,高於全國67個百分點,

水電裝機和年發電量均居全國第一。

四川的水電之所以如此厲害,是因為無可比擬的地理優勢。四川地處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過渡帶,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條,水電技術可開發量約1。48億千瓦,佔全國總量的21。2%,擁有白鶴灘、洛溪渡、烏東德、向家壩、錦屏、二灘等大型水電站。

四川為什麼會缺電

水電裝機的超高佔比,意味著發電量受水量的制約。假如水量偏少,發電量也會隨之變少。而對於四川來說,豐水期多從5月或6月開始,一直持續至9-10月。如今才8月,正是四川豐水期的時候,怎麼會因缺水導致缺電呢?

這就不得不提蔓延全國乃至全球的高溫了。國外先不管,只說國內。據中國國家氣候中心通報,從6月13日起至8月2日,全國平均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區域性高溫熱浪事件綜合強度目前已位列1961年以來第3強,僅次於2013年和2017年。

8月12日,中央氣象臺釋出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這是我國高溫最高級別預警。陝西、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42℃,南方地區40℃以上站點連成片。

而對於四川來說,7月4-16日,四川遭遇歷史罕見長時間大範圍高溫極端天氣;8月7日開始,四川迎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峻的高溫乾旱災害性天氣;8月14日,四川稱部分地區已出現持續性的40℃以上高溫天氣。近幾日,四川盆地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等地高溫天氣強度、範圍仍然處於高峰期,極端性特徵明顯。

對於以水電為主的省份,高溫酷熱、降雨偏少、持續乾旱都是致命的,意味著水電的支撐能力大幅下降。異常高溫下,居民的用電也大幅激增。據國網四川公司資料,居民日均用電量達到3。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3%,幾乎翻倍!

四川既然缺電了,那能不能西電東送的時候,少送或者不送呢?這是個問題。要知道,四川的大型水電站,均由國家統籌安排開發和消納。其電量在全國範圍內統籌分配,省內、省外有固定的分配比例,並不是四川優先消納、多餘電量才外送。假如四川外送減少,又會影響其他地區,牽一髮動全身。

對於四川電力的現狀,《四川省“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中提出的

自用和外送矛盾加劇、新能源尚未成為主體電源、水電規模大但豐枯出力差別大等問題,可謂切中要害。

四川的解決方案

8月14日,四川省經信廳、國網四川公司釋出《關於擴大工業企業讓電於民實施範圍的緊急通知》,

對四川電網有序用電方案中所有工業電力使用者實施生產全停的措施,自8月15日-20日放高溫假,讓電於民。

繼8月11日、14日連續兩次召開電力保供工作緊急影片會議後,8月15日,四川再次召開電力保供排程會。會上提出,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網公司給予四川緊急電力支援,按最大輸電通道能力實施跨省跨區支援。

四川跨省跨區所有通道已最大化利用,同時增大水電留川規模,大幅削減四川低谷年度外送計劃電力。

8月16日,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在影片調研電力保供工作中,談及確保電網安全執行時稱,要科學安排執行方式,加強電網執行監控,堅持全公司“一盤棋”,

發揮大電網資源配置作用,組織跨區跨省餘缺互濟,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區電力供應。

一套組合拳下來,最終效果怎麼樣,還未可知。但只是暫時解決上述的“自用和外送矛盾”,對於新能源規模較小、水電豐枯出力差別大的問題沒有幫助,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假如未來若干年的高溫態勢不改變,如今的“非常”政策難倒要成為常態嗎?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有專家預測說,這“超級”高溫其實還不算啥,

今年雖然已經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同時也可能是未來10年最涼快的一年。

水電豐枯得靠天氣幫忙,自用外送矛盾可以靠行政手段解決,但又會引起連鎖反應,四川唯一可以實現的只有努力提高新能源規模這條路了。而在四川,風光等新能源的佔比極低,比如上述截至2020底的6%。

國家能源局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

四川光伏裝機198.2萬千瓦,在全國排名第25位,可謂倒數,不僅與水電裝機相差太遠,而且與四川光伏產業大省的地位也不匹配。

要知道在四川擁有光伏專案的龍頭企業包括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協鑫科技、天合光能等,其中樂山地區甚至以建設“中國綠色矽谷”為發展目標。

四川阿壩的花海光伏電站

我國領導人強調,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四川的水電為主、火電為輔、風光為補充的格局,就不符合這樣的結構安排。我們常說,兩條腿走路。四川只有大力發展風光等新能源,提高風光在電源結構的佔比,才能改變目前的窘境,而這任重道遠。

四川的例子也為其他省份敲響了警鐘。依靠北煤南運、西電東送,固然能夠滿足常態發展,但要是出現非常時期,煤運不來、電送不來,該怎麼辦?與其等待別人的支援,不如挖掘自身的潛力。

宜煤則煤,宜水則水,宜風則風,宜光則光,自身有什麼優勢,就發展什麼,同時不偏科,多種形式齊頭並進,才能旱澇保收、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