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新希望六和全產業鏈推廣“鴨晶片”,中新鴨累計產銷超13億隻

2022年,透過國家審定後的第三年,由新希望六和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聯合培育的中新白羽肉鴨配套系(簡稱中新鴨),這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鴨“晶片”進入了“收穫季”,先後入選國家水禽核心育種場、國家水禽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和國家畜禽種業陣型企業,至2021年已累計推廣商品代超過13億隻。

生產效能國際先進,年帶動產業鏈增收1.3億元

中新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國外肉鴨育種壟斷。其具有抗逆性、抗病性強,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肉質好,肌間脂肪、胸肉率、腿肌率高等特點,其祖代、父母代種鴨和商品代肉鴨的各項生產效能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分析,中新鴨對肉鴨全產業鏈頗具價值。對於產業上游的種鴨場,每300單元的中新鴨祖代鴨可節省引種費用1500萬元。中新鴨商品代肉鴨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效率高、抗逆性強易飼養、成活率高等特點,較引進品種料重比低0。01,成活率高0。33%,養殖戶只利潤高0。1-0。2元。在屠宰端,中新鴨綜合毛利高45。44元/噸。據估算,中新鴨全面推廣後,肉鴨產業鏈年可增加效益1。3億元,年可節約飼料1。23億公斤,有效節約我國寶貴的糧食資源,同時增加經濟效益10億元以上。

全球最大肉鴨產業鏈推廣,佔國內市場近20%

據統計,至2021年中新鴨已累計推廣祖代約14。1萬隻、父母代約843萬隻、商品代約13。2億隻。其中,2021年度推廣父母代中新鴨330萬隻,佔全國總存欄約13%,出欄商品代肉鴨7。09億隻,全國佔比約20%。

中新白羽肉鴨能夠快速搶佔市場份額,得益於新希望六和的肉禽全產業鏈配套能力。作為全球最大的白羽肉禽產業鏈體系,新希望六和年銷鴨苗、雞苗5。2億隻,年銷商品雞鴨4。3億隻,屠宰白羽肉禽超7億隻,銷售雞肉、鴨肉180萬噸。

在打通下游食品加工企業、連鎖商超、連鎖餐飲等新興渠道之外,新希望六和卓越的鴨副產品開發能力,也成為拉動中新鴨產業價值增長的引擎。新希望六和擁有瞬間休眠保鮮技術、全程冷鮮(凍)儲存運輸的鮮鴨血產品,成為海底撈等頭部火鍋企業的“心頭好”。作為螺螄粉搭檔而開發的黃金鴨掌,也伴隨螺螄粉的爆紅成為億元爆品。透過突破火鍋燒烤賽道,鴨腸年銷售額已達到1。55 億元。此外,鴨毛、肉骨粉等副產品的開發,也讓“一隻鴨”進一步“升值”。

新希望六和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力不僅表現為規模和終端拉動上,還體現為產業技術的配套研發。聚焦飼料、養殖等產業關鍵環節,新希望六和創新了高效環保肉鴨飼料配方、酶製劑應用、多層立體網養模式、中新白羽肉鴨飼養規範、肉鴨重大疫病防控等技術,促進新品種養殖增收提效,為加快新品種推廣打開了局面。

掌握前沿技術,可針對中國消費需求持續迭代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新鴨育種過程中,研發團隊實現了肉鴨育種技術的一系列自主創新。測定肉鴨的胸肌厚度、皮脂厚度的超聲波技術,可用於準確估測鴨胸肌率、皮脂率的多元迴歸模型估測技術,間接選擇FCR、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的肉鴨剩餘飼料採食量(RFI)技術,實現對每隻鴨子的資訊精準收集和分析的種鴨二維碼資料收集系統等等,一批創新技術、前沿技術成為中新鴨育種的“標配”。

研發團隊還發現了導致北京鴨體格變大的主效基因等多個超級基因,為探索和應用基因編輯等現代分子育種技術奠定基石。

2022年,在原有的7棟高標準密閉養殖鴨舍基礎上,新希望六和又投資1。01億元新建中新鴨核心研發中心,用於開展後續育種選育創新技術研究和數字化育種建設。

無論是抗病育種,還是提升繁殖效能,亦或是提高生長效率、高附加值產品產出率等經濟價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創新能力的中新白羽肉鴨,已經具備針對中國市場需求和國人消費特點定製研發、持續迭代的能力。

中新鴨的誕生,讓中國肉鴨育種和肉鴨產業鏈擁有更多可能,也讓肉鴨產業的未來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