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水滸傳中的六十二斤禪杖是怎麼打造出來的?為什麼要打造六十二斤?

《水滸傳》裡面要論誰的武器最重,當屬魯智深的六十二斤水磨鑌鐵禪杖。魯智深本意是要打造100斤禪杖,打鐵的老闆見魯智深長得魁梧又鬍鬚暴長,沒搭話前便怕了他三分,聽得這位大爺要打造100斤的禪杖,擔心打造出來魯智深揮舞不動反而遷怒於他,便好言相勸,最終將禪杖重量定在62斤。

待詔道:“師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依著小人,好生打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與師父,使不動時,休怪小人。戒刀已說了,不用吩咐,小人自用十分好鐵打造在此。”智深道:“兩件家生,要幾兩銀子?”待詔道:“不討價,實要五兩銀子。”

鐵匠一共為魯智深打造了兩件兵器,一件是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一件是戒刀。62斤的禪杖加上戒刀,算上打造的損耗,鐵匠需要耗費70多斤的好鐵才能打造出來,再加上人工的費用收了魯智深5兩銀子,確實是沒有收多。

五兩銀子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8000塊錢,70多斤的好鐵便要8000塊錢,可見宋朝的鐵價是非常高的。鐵並不難煉製,宋朝多有鐵礦,為何這鐵的價格這麼高呢?這和宋朝的

禁榷制度

有關,也是本篇文章主講的內容。

禁榷的含義

禁榷,是古代的時候朝廷為了增加國家收入實行的禁令,目的就是不讓私人經營禁榷目錄裡面的商品,從而實現朝廷專賣,以此來進行壟斷市場,提高物價並獲取更多的利潤。

禁榷制度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齊桓公時期,管仲當上宰相後推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其中一條便是:由官府專管鐵和鹽的交易——這便是最早的禁榷制度。

宋朝的禁榷制度

《宋史》有關禁榷的記載非常之多,可見宋朝對於禁榷的重視。

有關鐵器的禁榷記錄:

有司議勾收白地,禁榷鐵貨,方田增稅,榷酤增價,量收醋息,河北添折稅米等。

有關鹽的禁榷記錄:

自禁榷之後,鹽價既增,民不肯買,乃課民買官鹽,隨其貧富作業為多少之差,重賞構捕私鹽,民騷怨。

有關藥材、珍藏品的禁榷記錄:

太宗時,置榷署於京師,詔諸蕃香藥寶貨至廣州、交址、兩浙、泉州,非出官庫者,無得私相貿易。其後乃詔:“自今惟珠貝、玳瑁、犀象、鑌鐵、毛皮、珊瑚、瑪瑙、乳香禁榷外,他藥官市之餘,聽市於民。”

宋朝之所以能如此繁華,其實是建立在禁榷制度上的。

宋朝之前,官府雖然也有禁榷,但多是煙、酒、茶等物,這些商品的特點是利潤高而且便於把控,是官府專營的首選。到了宋朝,士大夫們不僅把鹽、鐵、煤、珍寶等納入禁榷目錄,更是不根據市場定價把貨物賣的非常貴,百姓們都不願意買官府的專營貨物,官府還嚴厲打擊私鹽等私貨的販賣,弄得民怨四起。

為什麼百姓們民怨那麼大,宋朝還堅決執行禁榷制度,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呢?歸根結底還是利益的原因,據《宋史》記載:祖宗立禁榷法,歲收淨利凡三百二十餘萬貫,如此龐大的利潤便是原因。民怨就民怨吧,反正士大夫們不在乎,因為禁榷所得雖名義上是入了國庫,其實大多數是進了他們的兜裡。

禁榷制度的執行

宋朝執行禁榷制度非常簡單粗暴,主要分打壓和專營兩個部分。

打壓:打壓便是打壓商賈的販賣和禁止私人之間的交易。官府首先在城門貼上告示,隨後便帶著官兵們到市集上,把商販們販賣的鹽、鐵等禁榷商品全部扣押。官府還會組織稽查小隊,嚴查私人之間的交易和商品走私等行為。

專營:接著,官府會設立專門的官府直營店,高價售賣這些貨物。當然,官府也會組織鹽、鐵等商品的生產的運輸,但這無疑是對商品流通和生產的極大破壞。

禁榷的弊端

禁榷制度的實行,令宋朝的國家收入大增,宋朝的都城更是繁華到燈火通明的程度,但也埋下了覆滅的種子。

實行禁榷制度本是好事,既能增加國家收入,也能打擊商賈霸市操縱物價的亂象,然而,禁榷帶來的暴利卻讓宋朝的皇帝和士大夫們迷失了方向。宋朝計程車大夫們安於享樂和沉迷於朝黨之爭,忽略了商榷制度的弊端——產生民怨、破壞生產。朝廷是有錢了,但大多是從老百姓身上刮下來的民脂民膏。士大夫們有錢了就會擴張自己的田產,他們的田產從何而來,百姓手中!百姓們賴以為生的田地被士大夫們拿走,無地可耕的百姓怎麼辦?除了落草為寇被逼上梁山,便是戍守邊關戰死沙場。

民怨的積累是及其可怕的,王朝的更替大多不是因為外部的原因,而是因為國力衰弱,無力抵抗農民起義,慢慢從內部開始瓦解。

狂生說

宋朝的繁華離不開商榷制度的執行,但不合理的商榷制度也嚴重破壞了民間的生產和貨物的流通,造成了財務集中在士大夫們家裡,百姓無田可耕、無糧可食,只得落草為寇已劫掠為生,這也造成了社會盜匪橫行社會動亂。

凡事皆有利和弊兩面,使用得當便是利,使用不當便是弊。

參考文獻: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