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中國歷史上的民心:古代的民主與民主:中國歷史的民心之爭

在中國的思想流派中,對於民心的重視莫過於儒家學者。聖人孔子提出仁治的思想,荀子更是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論斷、以此來強調人民群眾力量的巨大

自古帝皇更迭、朝代更迭都被認為和民心緊緊聯絡在一起。無數拿筆桿子的人,總是在歷史的書頁上寫著“

得民心者得天下"。

可無論是朝代興盛、或是亂世戰爭都和百姓沒有關係。但是這樣一個欺瞞了無數人的謬論,卻一直甚囂塵上。在封建時代裡面無論是興亡,最終背鍋的都是百姓。

一、亂世英雄得民心?百姓不認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在亂世的時代芒刺之中,因為人民不再忍受秦朝的暴政、選擇揭竿而起。在這些人裡面,陳勝、吳廣被推上了歷史舞臺。

在歷史的記載中,這兩人也是因為得到所謂的民心,才最終有機會掀起席捲之勢的起義運動。

可是,

陳勝、吳廣真的是得到了廣大民心才得以順利起義的嗎?

不是,人民群眾的內心是否認的。

秦末席捲的戰火帶給老百姓的是更大的災禍,老百姓自然不會傻到給自己惹麻煩。民心不過是陳勝、吳廣等人假借的噱頭,相比較於秦朝統治時期百姓尚且有安慰的生活。

起義的戰火卻是直接打破了這個穩定局面。在後世史學家的評論中,之所以認為陳勝、吳廣是掌握了民心。是歷史唯心主義的錯誤,

認為兩個聚攏起了所謂的民心

。但是百姓對此是不認賬的,包括很多亂世中所謂得到民心的救世英雄。

歷史的鬥爭中,誰勝誰負永遠都是力量的較量與權衡。對於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謬論,在歷史事實面前卻是站不住腳,民心不背”

得失天下"

的黑鍋。

二、民心不背“得失天下”的黑鍋

自古以來,民心即被認為是人民意願的最終集合。在中國的封建時代裡,人民的追求便是能夠在田地耕種、解決一日三餐的問題。

這在今天雖然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但在往日卻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問題

,而民心所體現渴望在所謂的亂世爭雄、或是和平年代的帝王更迭當中,並沒有得到多少的滿足。

在亂世英雄的耕地當中,我們會發現無論在和平年代,或是在戰爭時代崛起的英雄豪傑豪們自認為得到民心,但是卻將農民拉入了戰火的漩渦。

同時,連人民的群眾的最基本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想獲得民眾的認可,無疑是一個非常譏諷的話題。

一些人將造反成功與否和這樣虛無縹緲的民心結合在一起,

體現了歷史結論的背謬

;同時也將這一黑鍋強加於民心主體之上。

在歷史記載當中的很多逐鹿中原事件當中,參與度最高的都是所謂的上層領導人士。這和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關係是處於隔離的狀態。

甚至說對於百姓來說,

這些爭權奪利的具體情況他們是一無所知

,又談何所謂得到民心的支援。百姓對此事情都不知道,民心便背上了得失天下的黑鍋,不失為又是一個荒謬。

三、歷史造英雄,民心從來不存在

陳勝、吳廣等人之所以能夠成功,不是因為他們得了民心;而在當時無論是所謂的亂世末年、亦或是太平年代裡,讓他們成功登上了舞臺。

這些所謂

"得民心者得天下"

都是在事件結束以後,後世史學家決定的事情。換句話說,這些所謂的英雄豪傑並不是推動時代的人,是時代需要他們來推動自身發展而出現的。

同樣在歷史書上記載的是這些人成功推動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的勝利者,而一些因為違背時代潮流造反的人則成為歷史車輪下的塵埃、被虐殺成渣。

不僅如此,能夠記載與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他們造反大多數成功的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這些人在造反成功以後為了扭轉自己的正面形象,對於歷史進行一定的解讀,將前朝的過錯定義為民不聊生,自己是順應民心繼承大位的。

在這些成功人士的史書上,

能夠找到的都是透過得民心造反成功的勝利者

。這也就意味著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沖刷之下,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謬論被徹底的坐實了。

尤其是從來不存在民心認同的情況之下,都會被生拉硬扯到革命起義的過程中。這種“倖存者偏差”,使得歷史悖謬一步一步被放大。

這也就造成了

在歷史評判過程當中,

一旦有些人站起來反抗統治,都會被冠上順從民意、得了民心的結果。

本不存在的東西,就是這樣一次次又一次的證實當中,成為了板上釘釘的確實存在。民心表示在無辜背鍋。

四、封建時代的壓迫,辜負民心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當中,統治階級對於民眾的統治上向來是以剝削、壓迫為主。

他們不顧民眾死活、強推自己的政策;

而所謂的造反起義英雄

,同樣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意將民眾拉入戰火當中。

對於和平年代的百姓來說,安穩生活是一切的根本。而這些是順從民心人,卻打破了這樣的局面。即便是秦朝末年後繁重的徭役,壓的百姓喘不過氣來,但是相對安穩的生活也是他們的一絲慰藉。

陳勝、吳廣的起義聲勢浩大,

卻在戰爭當中不斷破壞著生產、破壞著百姓的生活

。在這些人的眼中有的只是自己的統治利益,抑或是會實現命運轉折做出的選擇。

他們嘴上那麼推崇順從民心,但是是他們的手段和措施上卻絲毫的愛民之心。本就有些虛無縹緲的民心,在被不斷地辜負當中成為引發起義的暴亂點;但是他卻沒有那麼強大的能力,左右勝負的抉擇。

在人民群眾力量非常大的今天,對於民心的重視,

更多體現於為人民利益服務,

國家始終應該與人民緊密聯絡起來。民心不能左右戰爭的勝負,但是卻可以影響戰爭的勝負。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