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三國演義》中的李長歌到底去了哪裡?她的一段獨白可能說明了一切

在外行走多時,便愈發地明白,國安泰,方得萬戶安居樂業。

後來,李長歌去了哪裡?

這件事並沒有在劇中給出明白的解釋,因為她從此以後,不再是永寧郡主、也不是李長歌,只是大唐子民中的一員。

最後李長歌有一段獨白,我想這可能表示了她去的地方,或者經歷。在外行走多時,可能指的是東宮事變後的經歷,也有可能是所有事件結束之後她和阿隼走過的路。

但不管是哪一種,李長歌看遍了世間萬物,從自身出發,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國安泰。方得萬戶安居樂業”。

國泰民安的意思是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國家的太平、人民的幸福,無非就是沒有戰爭、沒有旱澇,人民安居樂業不是空口說白話,而來自於治理者的果斷。

過往榮辱皆屬小我,到如今,終於能夠放下。

回顧李長歌過去的經歷,可以稱之為歷盡坎坷,歸來依舊不忘初心。

每一次跌倒,李長歌都沒有放棄,與此同時她也逐漸成長起來。她從來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她也有固執的時候,也有倔脾氣,也有不團結的情況。甚至在最開始,她的信念也只是報仇,這時候的她完全被仇恨矇蔽了雙眼。

但是誰又能否認她的成績呢?沒有。

如今道洽政治,澤潤民生,各盡其能,天下嫣然,大有盛世之緣。

李長歌在成長的路上,一步步走下來後,她發現原來自己應該去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道”。

第一次開始懷疑自己,是因為偷盜太子之璽時保她出城的將軍沈固,他表示太子之璽終究是一塊死物,能帶給她的只有禍患。所以李長歌開始明白,撼動人心的從來不是東西而是人心。

可是這時候的長歌對於未來的認知只有報仇,所以還未完全明白這些道理。

在幽州時,她還想著找到堂叔,然後為報仇奠定基礎。而當她發現了堂叔的狼子野心,為了篡位,要與外邦人合作,損害到大唐利益的時候,她沒有因為報仇的事情而衝昏了頭腦,而是將堂叔的事情,上報給了守護邊境的大將軍,手刃叛徒,從而保住了整個幽州城。

家被滅,一心想要為家人報仇的心情能夠理解,但是她很清楚報仇只是她個人的事,而與此同時她也是大唐的郡主,大唐的江山社稷,她不能拋之腦後,所以在面對堂叔的叛變,她義不容辭的選擇劃清界限,以大唐榮耀為上。

第二次,讓她變化的是公孫恆的死。

真正的勇士從來都不將自己的命運看作重中之重,倘若能夠救百姓於水火,那自己的生命完全可以奉獻出去,而他認為唯一對不起的可能就自己的家人。

公孫恆用自己的命換來全城人的命,可是又有多少人會記住他呢,但是就算是這樣,他也選擇去交換,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這麼做,那所有人只有一個結果,死。

後來秦老也說過,你真的覺得,一塊死物就能得到人心嗎?

足以見得,得人心者得天下,得百姓信賴者贏安寧。

最後真正讓長歌明白什麼是屬於她的“道”,是在被孫思邈救過來之後,在道觀中被真人點醒。

所謂的“道”只不過就是人生方向,心中信念,而長歌的信念從仇恨中剝離出來,就可以清晰易見。

“見大唐之盛世,見安居之樂業。”

“我要親手擊殺這亂世,並狠狠地還上一刀。” ——李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