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古代打仗為什麼要選擇女人下場?古代打仗女人的下場到底有多慘烈?

人類自誕生以來,戰爭似乎一直伴隨在我們左右,我們總會有數不清的藉口去發動戰爭。久而久之,戰爭所代表的破壞和殺戮,儼然已經變成了構建新秩序最為簡單的途徑。

但是,戰爭從來就不是一個褒義詞,因為它包含了太多的苦難。所以從古自今,沒有人會為戰爭獻上鮮花和掌聲,即使有,那也是伴隨著鮮血和死亡。

戰爭是非常殘酷的,雖然在我們的常規認知中,戰爭本就應該是男人們的角鬥場,而女人則應該遠離。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可以從戰爭中倖免。即使女人們沒有上戰場,但他們卻依然經受著戰爭的磨礪,她們會失去丈夫、兒子、父親,失去支撐她們活下去的理由。

甚至於在有些時候,國家危亡處於一線之際,那些瘦小的肩膀也會扛上沉重的步槍,像男人一樣去面對鮮血和死亡。

比如二戰時期的蘇聯,由於大清洗運動處決掉了大量優秀的指揮官,其在蘇德戰爭初期,面對德軍突然襲擊,根本是不堪一擊,部隊被成建制的消滅。

為了抵抗強大的德國,蘇聯發起全國動員,不光光是男人,婦女也成為了保衛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要麼在後方的工廠和農莊參加生產,支援前線,要麼拿起武器,直接走上參戰,像男人一樣去戰鬥。紅色的炮火光把所有一個女人在人間獲得的美好都只留在了夢中,戎裝代替了丈夫的擁抱,槍代替了懷抱中的嬰兒。

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蘇聯共徵召了80萬女兵,數量是各國之中最多的,堪稱人類史上最為龐大的一支女兵隊伍。

而這些女兵,活躍在戰場的每一個角落。

比如在列寧格勒市地方防空部隊中服役的女兵數超過17000名,佔地方防空部隊的80%多。而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其寫的就是一群蘇聯姑娘們組成高射機槍部隊抵抗德軍的故事。

蘇聯葉廖緬科元帥曾讚揚道:

簡直找不到哪一種軍事崗位沒有我們英勇的女性參加,而且她們幹得絕不比她們的兄弟,父親和丈夫遜色。

而這些女兵中,湧現出了大量的戰鬥英雄。比如被譽為史上第一女狙擊手的蘇聯女狙神柳德米拉,這個出生在烏克蘭小村莊裡的女孩兒,曾狙殺了309名德軍,其中包括36名德軍狙擊手。她也因此被授予蘇聯英雄的榮譽稱號和金星勳章。

還有戰鬥機飛行員莉莉婭,168次出戰,單獨擊落敵機12架,聯合隊友擊落了3架敵機,是二戰女飛行員裡擊落敵機數量最多的一個。她在自己駕駛的飛機機身兩側分別畫了一朵百合。德軍把百合誤認為是玫瑰,因此稱她為“斯大林格勒白玫瑰”。

1943年8月1日,在馬裡諾夫卡和斯蒂巴諾夫卡地區上空巡邏時,莉莉婭的雅克-1戰鬥機被8架梅塞施密特-109圍攻。雖然她奮力反抗,擊落了兩架敵機,但終因寡不敵眾,被敵軍擊落。“斯大林格勒白玫瑰”就這樣永遠地凋謝在了空中。

那一天,距離莉莉婭的22歲生日,僅僅還有17天。如此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不是因為戰爭,死亡離她是多麼遙遠啊。這就是悲劇,把美的事物撕碎給人看。這樣一個個綻放嬌豔的生命,他們在戰爭的煙霧中凋謝,悽婉而美麗。

很顯然,她們是國家的驕傲,巾幗不讓鬚眉,她們和男人一樣在戰鬥。

然而,這還不算完,除了戰場上直面死亡,這些柔弱的肩膀,還得承受來自於精神上的衝擊,她們在戰後換上戰爭後遺症的機率遠高於男性士兵。

通常,戰爭後遺症在我們的認知裡,是一種處於戰場高壓環境下所導致的精神疾病。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戰場之上,其實很多人的精神狀態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看見的都是血性殘酷的場面。震耳欲聾的炮火,呼嘯而過的子彈。到處都是斷臂殘肢,到處都是哀嚎痛呼。任何人在那樣的場景之中想必都會是精神高度緊張。這實際上是對於精神的一種摧殘,有的人堅持不住當場就崩潰了,有的人走到了最後,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那樣的創傷已經造成了。

患有戰爭後遺症,有經常從睡夢中醒來聽見戰友呼喚淚流滿面的,有經常語無倫次喜怒無常的,有眼光時刻警惕防範周圍的。。。。。歲月的流逝,並沒有把他們從戰爭的最前線一次性拉回來,而是在他們的腦海中烙下了深刻且無法抹去的記憶。

而對於女兵來說,這樣的衝擊無疑更大。

與此同時,在這本就壓抑的環境中,她們卻還需要因為自己的性別,在軍營中成為異類。因為除去打仗,女兵要比男兵承受更多的東西。因為在戰場上,這些女兵不僅要和男人們一樣直面鮮血甚至死亡,她們還因為自己的性別而承受其他的壓力。雖然在拿起武器的時候,她們的性別是模糊的。但放下武器之後,她們依然會被區別對待,不管怎麼樣,在一個充滿男性的群體中,少數的女性角色就會變得非常尷尬,難免會被侵犯。

就如同《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所寫的那樣:

“男人是勝利者,是英雄,是新郎官,他們上過戰場是一份榮譽,但人們卻完全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我們這些女兵,完全不一樣……”

這是屬於女兵特有的壓力,以致於許多女兵在戰後患上了戰爭後遺症,她們孤老終身,終生不嫁。

在她們的腦海裡,每一次回憶都像是一場無情的折磨,她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選擇了孤老終身,終生不嫁,甚至於在戰爭結束後的幾年裡,那些戰爭的點滴,那些殘酷冷血的畫面無時無刻不敲醒參加戰爭的女兵,終究有超過400人因不堪折磨,選擇自我了斷。

或許,她們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解脫吧。所以,戰爭不僅僅是帶來恐懼和死亡,其往往還有著對於人思想的摧殘。

這些所謂巾幗英雄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個被迫走上戰場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