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為什麼明王朝幾百萬大軍解決不了倭患,而戚家軍幾萬人就平定了

為什麼明王朝幾百萬大軍解決不了倭患,而戚家軍幾萬人就平定了

明朝晚期,倭患日益嚴重,常常聚集在一起對明朝沿海地區進行劫掠,其實在元末明初時倭寇就肆虐於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中國沿海居民因此慘遭倭寇的荼毒。嘉靖年間,倭寇再次大興,且規模時間都遠超以前,為了解決倭患,保護沿海地區居民的安全,在嘉靖三十五年,朝廷授予戚繼光參將職,守備寧波、紹興、台州三府,戚繼光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成為一代抗倭名將。

戚繼光先後與參將盧膛、俞大猷等協同作戰,逼退倭寇,但卻是治標不治本,一直沒有辦法解決倭寇對我國沿海地區的劫掠,只是處於被動防禦,直到後來戚繼光組建了戚家軍,才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了倭寇問題。

那麼在戚繼光組建戚家軍之前,當時中國的國力遠勝日本,明朝無論人口、財力和軍隊數量都佔據絕對優勢,可現實卻是明軍幾十年間在沿海地區常常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面對區區幾千倭寇的犯邊都束手無策,而且倭寇還非正規軍,那些倭寇大都是在日本混不下去的流浪武士組成。透過這一反常現象可以看出,當時中日雙方在軍事組織和戰術上存有巨大差距,透過倭寇勢力的消長,也從側面反映了日本武士制度的嚴密,其下屬對各自頭目存在絕對服從,使團隊凝集了強大的戰鬥力,此外,倭寇還採取了飄忽不定的戰略,配備西洋火槍和鳥銃,屢屢是以少勝多。

雖然倭寇強大,但作為一個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卻拿幾千的倭寇毫無辦法,恐怕自身也存在問題吧!那明軍為什麼在倭寇面前處於被動防禦局面,原來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明朝軍隊制度上。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天下後,採取軍戶制,就是你祖宗是當兵的,子孫後代都是當兵的,經過近200年的發展,軍官們常常壓榨士兵,士兵無上升通道,沒有經過系統訓練,也沒有士氣。明軍量多質少,偌大的明王朝雖然紙面兵力超過200萬,但拋去吃空餉的兵力,還剩下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而且剩下的也不堪使用。

面對這種情況,戚繼光認為只有招募新兵,加以訓練,才能解決倭寇問題,然而招兵工作並不順利,一開始他徵召的是紹興麗水兵,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經岑港一戰,這些他苦心訓練出來的新兵慘遭敗績,連戚繼光也遭罷免。

在復職後,他深刻反省,必須物色一群勇士來重建戚家軍。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浙江寧紹地區以商業為主,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民眾,大多數是適於經商,卻不適於作戰,他們遇見戰鬥較弱的倭寇還能夠交戰數合,如果遇到有組織的強敵,便畏懼不前。戚繼光知道要建立一支有戰鬥力的戚家軍,必須要招募悍勇精壯之人進入軍隊。

戚繼光看中的就是義烏人,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這不是貶義詞,而是在險惡的環境下,只有勇猛的人才能更好生存下去,這是由大自然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決定的。義烏地處深山懷抱,經濟貧困地帶,百姓們整日在田間勞作,也僅得溫飽,嘉靖三十七年,有人在義烏的八寶山一帶偶然發現礦產,周圍又陸續出現許多礦藏,於是義烏農民離開耕地,舉家走進礦山,沒過多久,這一帶的人漸漸富裕起來了,旁邊的永康人也希望來分一杯羹,於是糾結了上千人前來搶礦,義烏人奮起反抗,因而爆發了大規模的衝突。

義烏人那是一個彪悍,聽說永康人來搶礦,全縣百姓都被點燃怒火,聚集了幾萬人奮起逆擊,為了保護礦山,每戶都是父死子替,婦悼亡夫,雙方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械鬥,從4月到10月,最後兩縣參與械鬥的人數達3萬餘人,死傷3000多人,直到秋收才罷手,這場戰鬥以義烏人的勝利告終。連當地官府在械鬥期間都保持沉默,不敢加以管束,不得不說義烏永康人民風彪悍。

戚繼光雖然不贊同械鬥,但親眼目睹這場驚天動地的械鬥,對義烏人的團結、勇敢和血性感到由衷的佩服,他突然萌生了在義烏招兵的想法。嘉靖三十七年9月,戚繼光在義烏招募了4000多不投機取巧、不怕死的義務兵,後來戚繼光又先後兩次到義烏招兵,共招到2。6萬人。

可以說戚家軍的兵力主要由義烏人組成,義烏兵也不負戚繼光的眾望,在經過嚴格的訓練後,武力高強的義務兵和倭寇的傷亡比例達到的1:1。再到後來戚繼光發明了鴛鴦陣後,戚家軍的傷亡比例更是達到驚人的1:100,甚至有時一場戰爭下來一個人都沒死。在戚繼光帶領下的戚家軍勇不可擋,大破倭寇,平定了困擾中國幾百年的倭患。明王朝也發現了是世兵制的弊端,開始進入募兵時代,但積重難返,軍戶制還是沒有得到解決,也為明王朝的覆滅埋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