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慶餘年》為什麼會被改成《白蛇傳》?《白蛇傳》的結局是怎樣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南慶國的天下,都是慶帝的,南慶國的子民也都是慶帝的。

如果慶帝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這一切討論都是無根之萍,毫無意義。

作為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慶帝所做的一切,包括帝王心術,包括家國情懷,都可以成為被研究的內容,都可以成為歷史的借鑑,也可以成為小說寫作,戲劇創作的範本。

到目前為止,除了因為超前點播造成的負面影響之外,從貓膩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慶餘年》,到目前為止,劇情、演技都是上乘,只是在服化道方面出現了一些槽點。

演技我們先不討論,在這裡只討論一下人物設定,討論一下慶帝的“帝心”。

陳道明的演技還是毋容置疑地,一如既往地精湛……沒忍住,就一句。

陳道明飾演的慶帝,在《慶餘年》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笑容裡藏著殺機,殺機裡藏著包容,讓所有人都揣摩不透。

文武百官,皇親國戚,親近老臣,貼身侍衛,在它面前無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就連他最依仗、最信任的,也是曾經跟他出生入死,助他上位的陳萍萍、範建、洪四庠等人,也是如此。

皇帝的威權,除了來自“帝位”之外,還來自“帝心”和“帝威”。

慶國的所有人都對慶帝恭恭敬敬,不僅僅是因為他是皇帝,還因為他身上自帶的威嚴和他的無上心術。

在歷史上的皇帝之中,坐在皇位上的皇帝數百,真正像慶帝一樣,既在帝位,又有帝威,又精研帝心的,少之又少。

慶帝絕對是一個超越了大部分皇帝的英武皇帝。

但是,不管慶帝如何英明,如何有心,都是作者貓膩寫出來的,所以,慶帝的一切智慧歸於貓膩。

而這篇對於慶帝智慧的分析,是我寫出來的,所有不合理之處,歸我自己。

今天就拿出兩段慶帝處置臣子和皇親的例子來分析一下,看看慶帝是如何嫻熟地運用帝位、帝威和帝心的力量的。

第一處:慶帝明放暗殺梅執禮。

範閒怒打郭保坤,郭保坤把告狀的狀子遞到了梅執禮那裡。

梅執禮既不願意得罪郭保坤,也不願意得罪範閒,確實是挺為難的,但如果他秉公執法,就事論事,反倒更加容易脫身。

就算他偏袒一方,判錯了案子,告到慶帝那裡,最多也是被慶帝訓斥幾句,無傷大礙。

畢竟,皇權社會,皇帝一言九鼎,可以殺人,也可以保人。

但是,梅執禮做了一件最錯的事就是,他站到了太子的隊伍裡。

雖然為人臣子者,不能不把儲君放在眼裡,可要是和儲君走得太近,明顯觸了慶帝的逆鱗。

慶帝若無心將皇位傳給太子,他也不會立這位太子。慶帝既然立了太子,又看到了太子的性格過於柔弱,扛不起大任,他就想透過一番敲打錘鍊讓太子快速成長。

但是,慶帝想讓太子成長,想讓太子具備帝王之才,那是慶帝的事,其他臣子如果也有幫助太子快速成長的想法,並且落實到行動上了,就是自己找死了。

為什麼呢?

因為慶帝自己正值壯年,雄才大略正在施展,怎麼能看到太子的帝王之才超越自己呢?

那不是自找死路,讓太子取代自己嗎?

所以,慶帝嚴謹太子私交近臣,就是這個道理,誰敢有這個想法,他就殺誰。

按說,太子結交近臣,既有近臣的錯,也有太子的錯,慶帝為什麼只殺近臣呢?因為太子只有一個啊,慶帝也不會輕易把他廢掉,所以就只能殺近臣。

有人說,慶帝這樣做實在過分,這不是讓太子左右為難,無所適從嗎?

既要成長變強大,又不能擴大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路,增加自己的助力,這種活誰能幹得了啊?

是的,慶帝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你懂了,就在這種左右為難的狀況中增強自己的力量,你不懂,就等著被廢。

從慶帝的角度來講,他既要太子的能力又要太子對他完全的忠誠,他決不允許一個柔弱的太子繼任,也絕不會允許太子做大做強,威脅到他的地位。

太子為難,是常態,歷朝歷代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所以,慶帝在發現了梅執禮與太子私下結交之後,毫不留情地殺了梅執禮。

但是,殺梅執禮這樣的老臣,卻找不到明顯的錯處,只是以梅執禮和太子私下來往當做理由,又顯得慶帝過於刻薄寡恩。

慶帝最後就用了一招上不得檯面的陰招,表面上當著眾人的面放梅執禮告老還鄉,私下裡卻派人在半道上幹掉了梅執禮。

這一次,從道理上來講,慶帝沒錯,太子沒什麼大錯,梅執禮也沒什麼大錯,但是因為立場的不同,慶帝只能採取如此這般的措施,明放暗殺了梅執禮。

這是給太子的教訓,也是給臣子的教訓。

不過,他殺了大臣,對太子幾乎就沒怎麼追究。

第二處:慶帝明殺暗放李雲睿。

客觀地說,李雲睿雖然是皇親國戚,是慶帝唯一的妹妹,但是她的所作所為比太子有過之無不及。

慶帝對於太子與梅執禮勾結大為震怒,甚至一怒之下做掉了梅執禮,為什麼卻對李雲睿明殺暗放呢?

李雲睿私下結交大臣,勾結北齊使者出賣慶國埋伏的密探,還派人刺殺慶帝十分喜愛的範閒,這些事情做下來,還讓慶帝得知了,她怎麼可能被放過呢?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慶帝對這樣一個可恨的李雲睿,只是把鞭子高高地舉起來,卻輕輕地放下了。

當李雲睿跪在慶帝門口的時候,滿朝官員沒有一個人過來求情,慶帝卻不動聲色,就在那等著看誰會過來幫助李雲睿。

結果只有太子一人前來說情,還有一個範閒前來請求重責李雲睿。

慶帝在等待著想看看有誰過來求情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了主意,是要放過李雲睿的,否則他也不會那麼風淡雲輕地看著苦苦求饒的太子和義憤填膺的範閒,卻一句重話都沒說出來。

慶帝為什麼對梅執禮那麼狠,對李雲睿這麼高舉輕放呢?

因為在慶帝的思維中,李雲睿再怎麼鬧騰,和太子對自己的威脅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也就是說,太子如果折騰大了,是真的有可能要了慶帝的命,取代了慶帝的地位。

因為在慶國範圍內,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將來的目標,也是唯一的目標,就是要取代慶帝,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太子的這個目標不成功則成仁,沒有退路。

李雲睿則不一樣,她的目標不是取代慶帝,她就算打敗了範閒,打敗了其他的對手,也只能成為太子或者其他皇子上位的助力,她自己只能隱身幕後,做一個所謂的功臣,僅此而已。

成功了更好,不成功就不成功,她多少還是有些退路的。

所以,慶帝面對李雲睿的數次暗中挑釁,都進行了不輕不重的壓制,卻沒有把可有可無,對慶國大局沒有什麼決定性影響的李雲睿一次性剷除,就是這個道理。

換句話說,這個李雲睿和太子不同的是,她只是個搗亂者,並不是慶帝真正的敵人。

而那個被暗中殺掉的梅執禮,和李雲睿不同的是,那只是一顆慶帝可以隨意擺弄的棋子,李雲睿好歹也算是慶帝唯一的妹妹,真正的親戚,總是比梅執禮重要那麼一點半點。

回到前面講的帝位、帝威、帝心的問題。

“帝心”最關鍵的一點,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維護好自己的“帝位”,誰和這個關鍵點相悖,誰就得死,從無例外。至於其他方面的小打小鬧,無需過分關注。

如果有例外,結局就一定是一個相反的結局。

陳道明飾演的慶帝,在把握“帝心”上,可謂登峰造極。

也正是因為他對於這個人物的核心核心把握的如此精確,才使得他在表演上對於人物關係的把握上全無破綻,從而豎起了他身上無可替代的“帝王之威”。

這個“帝威”,是發自內心的威嚴,既能震懾群臣,也能感動觀眾。

從這兩個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出,慶帝對於類似的事情,進行了完全相反的處理,也正是透過這樣的對比,讓我們看清了《慶餘年》中關於帝位、帝心、帝位的精彩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