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兄弟二人共同打江山,最後哥哥成皇帝,弟弟知道結果後幹了什麼!

古代帝王世系的傳承製度一般來說是\“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在先秦時期,後者也是比較常見的,但是皇帝制度開創以來,基本上都是\“父死子繼\”了。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就比如說北宋初期的趙匡胤和趙光義哥倆,他們就是輪流當皇帝。而且在這件事情中,還籠罩著直到現在仍然爭論不休的歷史迷霧。

平心而論,北宋的江山來的不怎麼地道。它的前身是五代十國中最後一箇中原政權後周,開國皇帝趙匡胤正是後周的中央高階將領——殿前都點檢。這個位置來的也很有意思。之前的殿前都點檢叫做張永德,和後周世宗柴榮還算是一家人,不過捱得有點遠(張永德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柴榮是郭威的養子)。柴榮出征的時候,得到一句讖語:\“點檢作天子\”。柴榮多疑,就跟吃了蒼蠅一樣噁心,於是把張永德撤掉,換趙匡胤上去。由此可見柴榮對趙匡胤的信任。

後來柴榮身死,留下一個小毛孩子,也就是後周恭帝柴宗訓。孤兒寡母,主少國疑,這真是趙匡胤篡權的大好機會。他也這麼做了,藉口遼和北漢聯合入侵後周(八成是假訊息),帶著軍隊北上,結果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假裝被士兵脅迫成為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弟弟趙光義也參與了。包括北宋建立以後,趙光義也成為趙匡胤平定天下的一份助力。

按理來說,趙匡胤成為皇帝,應該培養自己的兒子當接班人。但是他沒有,而是選擇傳位給趙光義。這是一種無奈之舉。有一天杜太后和趙匡胤商量,讓他死後把位置傳給弟弟。理由也很簡單,北宋就是趙匡胤從小皇帝手裡奪過來的。當時又是亂世,說不定哪一天趙匡胤也暴死了,剩個小孩當皇帝,萬一再有人\“黃袍加身\”呢?趙匡胤合計一下也是這個理,就達成一致,讓趙普寫下來塞進金匱裡,史稱\“金匱之盟\”。

這件事雖然有一定爭議,但是可信度還是很高的。趙匡胤讓趙光義當開封尹,封晉王,在宰相之上。這在當時就屬於皇位繼承人的標配了。不過趙匡胤後來有沒有後悔還真不好說。畢竟兒子都長大了,用不著趙光義來過渡了。北宋的都城是在開封,這個位置漕運很方便,但是沒有山川之險,尤其幽州還在遼的手裡,只能用大量計程車兵組成防衛力量。這樣一來,北宋將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冗兵上。結果滿朝文武都不願意,尤其趙光義,直接用一句\“在德不在險\”懟回。聖人之言,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也得考慮一些客觀事實。最後北宋果然被冗兵拖垮。有一種說法,趙匡胤後悔了,所以想要遷都到洛陽或者是長安,來削除趙光義在開封的影響力。這樣一來趙光義肯定要強烈反對啊。這種說法就見仁見智吧。

五十歲的時候,趙匡胤和趙光義喝了一頓小酒,然後就暴死了。很多人,包括一些筆記小說都把矛頭指向趙光義,認為是他下的毒。但是實際上,趙匡胤死於突發腦溢血的可能更多一些。趙光義順利地繼承皇位。不過故事並沒有停止。其實\“金匱之盟\”還有其他內容。趙光義去世後,要接著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去世,位置重新回到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的屁股底下。也就是說,趙光義和趙廷美屬於趙德昭成長的過渡階段,這樣一來,既保證皇位在趙匡胤這一枝,又避免後周那樣的主少國疑的尷尬狀況。所以趙光義繼位以後,趙廷美成為開封尹,而趙德昭稱為皇子。但是後來趙廷美被排擠出權力中心,而趙德昭也因為和趙光義發生矛盾,被訓斥而自殺。於是皇位就名正言順地傳到趙光義的兒子趙恆,也就是宋真宗。這些事情看上去很正常,但是裡面的具體緣由,或許只有當事人知道了吧。

參考文獻:《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