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白酒套路深,“貓膩”層出不窮,香料、甜精算小兒科了,這些要懂!

導語:白酒套路深,“貓膩”層出不窮,香料、甜精算小兒科了,這些要懂

曾有人說,“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確實,如今的人都很精明,不使點套路,目的都很難達成。

比方說找另一半、做生意、談專案、找工作等,沒有套路寸步難行。

“套路”雖然是個貶義詞,但如果運用得好,對方事後不反感,未必是壞事。

就像善意的謊言,我們不提倡說謊,希望以誠相待,但如果是善意的,想必大家都能接受。

筆者是白酒愛好者,說實話,白酒界的套路真是讓人難以接受,吃相也太難看了!

曾有行家總結說:“香精欺騙了你的味蕾,色素矇蔽了你的雙眼,影響了你的判斷”。

這話值得深思,白酒行業表面上看風平浪靜,背後的“貓膩”卻層出不窮,香料、甜精、色素這些其實都算小兒科了。

如果你和我一樣,都喜歡喝白酒,下面這些白酒“貓膩”一定要懂,沒準你就是這樣認為的。

1、掛杯好、酒線細長就是好酒?

很多時候,商家在宣傳時會極力渲染白酒的掛杯和酒線,有的是做影片,有的是圖片等。

若有若無間都會向消費者傳達“掛杯好、酒線細長的酒就是好酒”這些概念。

其實,這句話說反了,好的白酒自然可以拉出細長的酒線,並具有清晰可見的掛杯,特別是醬香型白酒。

但掛杯好、酒線細長的酒未必都是好酒。

因為掛杯現象是因為酒的黏稠度引發的,黏稠度越高,酒線就越不容易斷,掛杯現象也更容易形成。

不過如今有一種叫“增稠劑”的新增劑,“塑化劑”算是一種,作用大家都懂。

這種東西,含量在白酒標準內,對人體沒有影響,可一旦超標,人攝入過多,對身體影響很大,類似的案例很多,不一一贅述,因此被整治的白酒不在少數。

悄悄告訴你:如果倒酒技術夠好,水都能拉成線,你看到的酒線也許是因為商家倒酒技術好。

2、入口不辣的酒就是好酒?

現在的人喝白酒和上世紀不一樣,注重入口的舒適度,喜歡口感不辣、入口綿柔的白酒。

近些年,許多名酒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透過原料配比的改良、工藝的改進和勾調比例的調整,很多白酒確實口感柔順很多。

但不是所有白酒都能沉下心來研發技術或者改良技術,於是一種叫“柔順劑”的新增劑便誕生了。

適量的加點,可以讓酒變得跟老酒一樣柔順好喝,即便是老酒鬼,都很難嚐出這裡頭的差別。

很多“鎮酒”便是採用這種方式,做成名義上的“陳釀老酒”或者“年份酒”。

所以說,入口不辣、夠柔順的白酒並非都是好酒。

個人覺得,辣味重輕與否和白酒品質沒有太大的關聯性。

白酒的辣味主要來源於醛類物資,含量高,辣味越重,但決定白酒品質的主要因素不在醛類物質。

而且有的白酒本身風味就注重辣味,一味地追求不辣,不見得是好事,反而會讓白酒失去特色。

3、喝完不上頭、不頭疼的都是好酒?

這個是酒友們常用的判斷酒質的方法。

畢竟劣質酒喝完不是上頭,就是頭疼,上頭稍微好些,頭疼是真的接受不了。

好酒怎麼會頭疼呢?只有劣質酒或者假酒才會這樣!

所以,很多人認為喝完不上頭的白酒就是好酒,筆者老家很多長輩都是這麼認為的,其實都是犯了邏輯不嚴密的毛病。

有的商家針對消費者對酒質的“這一論斷”,在白酒裡面新增一些“頭疼粉”。

比方說學名為“乙醯氨基酚”這種化學物質,它的作用是減輕頭疼的症狀,一些不良商家想當然地把“頭疼粉”兌入劣質白酒中,確實也有效果,喝完也會頭疼。

但“頭痛粉”中明確標註:服用後禁止飲酒!

因為這種物質和白酒混合服用後,對肝臟損傷效果加大,只是人們感覺不到而已。

很多人覺得筆者亂說。

其實在2016年,重慶市相關部門就抽檢出一批含有“頭疼粉”的劣質白酒,商家也表示,這些白酒流通了近2年。

不只是“頭疼粉”,上面兩種新增劑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也許此時此刻某處角落就在發生這樣的事,並非胡說八道。

今天的“白酒貓膩”就分享到這了,如果對你有幫助,還請點贊轉發,關注我,每天為您推送更多關於白酒行業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