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專家教您如何識別好的普洱茶

編者按:u003cpu003e“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是福建人的生活寫照。福建人好茶,閩地有好茶。中國茶葉分六類,福建就佔了“半壁江山”,其中烏龍茶類的大紅袍、鐵觀音,紅茶類的正山小種,白茶類的福鼎白茶都非常有名。福建人有多愛茶,對茶的開發就有多極致。一杯茶,被賦予保健、品鑑、社會價值;一片樹葉,被寄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夢想。茶中有世界,茶裡有乾坤。人民網福建頻道特推出“觀茶”專欄,邀請茶葉專家、學者,一起話茶、品茶。u003cbr /u003e 第二期觀茶專家是臺灣茶文化協會名譽理事長、普洱茶專家、攝影家,中國普洱茶國際品鑑委員會委員、中國湖南黑茶國際品鑑委員會委員陳懷遠。u003c/pu003e

“普洱茶是所有愛茶人的最後一站”這句話在普洱茶界流傳甚久,普洱茶愛好者幾乎耳熟能詳。普洱茶具有越陳越香的特性,但其市場行情漲跌起伏、迴圈往復,是存茶人不可忽視的問題。

如何識別好的普洱茶?普洱茶要如何收藏才有價值?

與普洱茶結緣40餘年的陳懷遠,將普洱茶當成一生的事業——“山在、茶在、我在”。雖生在臺灣,但陳懷遠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雲南西雙版納的易武深山裡,找茶、採茶、製茶。他對普洱茶的藏、喝、品,有獨到見解。

如何識別好的普洱茶?

根據國標GB/T22111-2008《地理標誌產品 普洱茶》的定義,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才叫普洱茶。

從普洱茶的定義中可知,普洱茶是“後發酵茶”,這是區別於其他六大茶類的主要特徵。後發酵茶具有越陳越香的特性。同時,大葉種的茶樹內含物質豐富,隨著時間發酵轉化,茶湯滋味由苦澀轉為醇厚甘滑,更具品飲價值。

陳懷遠說,目前普洱茶市場並不缺茶,但缺的是好的普洱茶。

鳳慶3200年古茶樹。陳懷遠攝

如何識別好的普洱茶?“普洱毛茶的品質、產地的地理條件、製程工序的完整性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其次是普洱茶存放的年份。”

陳懷遠進一步解釋,茶樹的品種要好(即大葉種古樹茶),樹齡要老,生長環境的植被要好。這樣採摘下來的茶葉以標準工藝製作後,經過幹倉存放五年、十年、二十年,茶湯滋味變得更柔和且厚實。

也就是說,具有陳化潛力的大樹茶,經得起品質考驗,才是普洱茶茶友惜售的“金磚”。

不可否認的是,真正好的普洱茶讓收藏者趨之若鶩,但隨著市面上陳年老茶漸漸短缺,使得普洱新茶也成為搶手貨,特別是“出身”好的新茶,更具收藏價值。

早年,陳懷遠就主張:藏新茶、喝熟茶、品老茶。“現今不存新茶,他年哪有老茶喝,一代新茶續舊茶,才能使藏茶的傳奇一再延續。”

普洱茶是轉化快好,還是轉化慢好?

因普洱茶的“後發酵”特徵,決定了該茶品飲與存放時間的關係異常密切。那麼,普洱茶是不是越存越好?存放過程中,是轉化快好,還是轉化慢好?

“轉化快好還是慢好,是普洱茶圈的核心議題,沒有絕對答案。”陳懷遠說,如果要維持好的茶湯滋味、穩定的香氣純度,那就要轉化慢;如果不講究茶湯滋味,像香港人喝普洱茶,講究效率,則希望轉化快。

攸樂古茶山基諾族採茶。陳懷遠攝

溫度和溼度是普洱茶轉化快慢的重要條件。轉化快,要求溫度、溼度要相對高;轉化慢,要求溫度、溼度要相對低。

具體存茶而言,溫度一般要控制在30℃以內,且需避光。長期暴露在強光下,茶葉的溼度會失衡,茶葉表面變幹變紅,茶湯喝起來寡淡無味。相對溼度75%是一個臨界點,低於75%,不容易產生微生物,茶餅的表面會有油亮光,茶湯滋味更醇厚;高於75%會導致微生物的轉化,茶餅的表面就會暗沉。

那麼,什麼樣的普洱茶適合長期存放?同樣離不開茶葉品質與製茶工藝。

“出身”好的新茶,因產區、品種優秀,茶葉內含物質豐厚,茶香濃厚、茶湯鮮甜、入口順滑,適合長期存放。同時,採用傳統制茶工藝製作到位的茶,即炒青溫度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揉捻力度不重也不輕,這樣製作出來的茶湯滋味會相對一致。

“好的普洱茶當年的口感就很好,如果存放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會越來越好喝。”陳懷遠說。

“烏龍茶是茶的基礎,普洱茶是茶的終點”

在陳懷遠看來,中國茶葉可分為兩條重要路線,一條是以工藝為代表的烏龍茶路線,另一條是以內質為代表的普洱茶路線。“茶路的基礎是烏龍茶,終點是普洱茶。”

為什麼這麼說?

烏龍茶的工藝很複雜,採摘、萎調……烘焙,需經過十餘道工序。製作過程的發酵程度不同,最後呈現的香型也不同,有花香、果香、蜜香等。

“你只要懂得烏龍茶的這些工藝,慢慢了解後,再去認識其他茶類就很簡單。”陳懷遠說,他自己對中國六大茶類的研究,便遵循這一原則。

“與烏龍茶一樣,普洱茶的製作也需要多道工序,也具備豐富的香型。但普洱茶有一點難能可貴的是它的內含物質。”陳懷遠分析道,普洱茶內含物質的產生,一是跟茶樹的品種有很大相關性,普洱茶古樹樹齡達百年的有很多,甚至還有千年古樹至今每年還可產茶;而烏龍茶中的巖茶茶樹,擁有百年樹齡的則較少。二是取決於它的後發酵特徵,隨著時間存放,內含物質越來越豐富。

陳懷遠參與普洱茶製作,圖為炒茶環節。受訪者供圖

普洱茶是陳懷遠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的茶路終點。在《普洱茶錄》一書自述中,陳懷遠提及20餘年來對雲南古六大茶山之一——易武的堅守,他形容“普洱茶路真是一條艱辛漫長的路”。很多古茶樹,生長在高山險境,不得不冒險探尋。

“好茶葉,是翻山越嶺找出來的。好茶,是我用眼睛,看著它製造出來的。”將幾十年的歲月投注於茶山,陳懷遠更加堅定製茶人樸素的初心:找出好茶,做出好茶。

系列報道:

作為福建人,你要掌握巖茶的這些“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