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老衲的茶話會 篇三十二:一山一味的認知進階:如何更快的認識雲南茶山

作者:老衲不老

購買理由

前兩天發了個娛樂性質的普洱茶知識期末考試,有一百多名茶友參與了答題,平均分只有52分,丟分最多的,是

茶山地理類

的題目,平均正確率不到30%,差不多約等於閉眼蒙的水平。沒參加的可以點選下圖挑戰一下能否拿到80分以上。

平時大家在群裡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說,雲南的這些山頭太難記了,數量又多,名字又生僻,作為普通的普洱茶愛好者,實在很難將這些怪異的地名記的那麼清楚。

確實如此,別說普通愛好者,即便專業的普洱茶從業者,也很難記住所有這些茶山地名,更多是對自己做的片區比較瞭解,所以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各種各樣令人貽笑大方的現象,包括一些知名“專家老師”公開講課的內容裡,也經常能見到“張冠李戴”或者“愚公移山”的現象。

我們都說普洱茶“一山一味”和“越陳越香”。這也是普洱茶區別於其他茶類最大的兩個核心審美範疇。

一山一味是空間審美,越陳越香是時間審美。

一山一味

反映的是不同茶山地區的氣候風物之別,

越陳越香

反映的是環境微生物與茶葉活性物質的長期博弈與合作成果。

所以,想要更好的理解“一山一味”,瞭解基本的茶山地理常識是有必要的。

針對大部分普通茶友所說的“山頭多且難記”的問題,結合我自己的認知經驗,我總結了

4句話

來幫助大家記憶:

1、從大到小,積少成多;

2、固定片語,優先記住;

3、重點茶區,重點關注;

4、小眾山頭,隨興所至;

一、從大到小,積少成多

首先,我們從“

茶區

”的概念說起。

中國是茶的國度,種類繁多,產區廣袤。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含省、直轄市、自治區)中,有21個省/市/自治區都出產茶葉。

198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根據生態條件、生產歷史、茶樹型別、品種分佈、茶類結構,將全國劃分為:西南、華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區,而

雲南,屬於“華南茶區”

,而非很多人印象中的“西南茶區”。

在《普洱茶地理標誌產品國家標準》GB/T 22111-2008中可知:雲南普洱茶山頭村寨眾多,知名山頭數以百計,不知名的則數以千計,任何人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都記住,即便是專業研究古茶樹資源的專家學者,也不敢說記得住所有的村寨山頭。但凡事有主次關係,尤其是普洱茶產區在行政區域上的包含與被包含關係。

雲南普洱茶的產區包含11個州(市),其中普洱茶的主產區只有三個州/市:1、西雙版納(一市二縣):222個村委會,2217個自然村。2、普洱(一區九縣):993個村委會,8772個自然村。3、臨滄(一區七縣):897個村委會,7982個自然村。在這三個核心茶區,幾乎佔據了所有普洱茶產量的95%以上,也包含了幾乎所有的“名山名寨”(如上圖,基本以瀾滄江與北迴歸線交叉點為核心向四周擴散)。當然也有人說將以上三個茶區加上保山,合稱雲南四大核心茶區,但保山茶區主要以生產紅茶綠茶為主,普洱茶的比例並不高,所以如果單講普洱茶產區,則可不帶保山。

按照傳統的山頭產區劃分方式,基本都是按“行政區劃”來命名,比如:

西雙版納茶區(州市)-勐海產區(區縣)-布朗山產區(鄉鎮)-班章產區(行政村)-老班章(自然村寨)-老班章茶王地(茶園地塊),行政級別越小,數量越多。

那麼小標題中的“

從大到小

”便是這個意思。先從範圍更大的地名記起,然後逐步下探到相關的行政區域範圍更小的地名。繼續按上面的例子來說明:

瞭解雲南普洱茶的產區,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來:

1、先記住

三大核心產區

分別是誰,即: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

2、再記住西雙版納的主要產茶

縣/市

:勐臘縣、勐海縣、景洪市。

3、再瞭解勐海縣都有那幾個主要產茶區(

鄉鎮

),這時候可以順便記住一個組合名詞:

新六大茶山

,即:布朗、南糯、南嶠(亦稱勐遮)、勐宋、巴達和隸屬普洱市的景邁。

4、再然後,記住布朗山茶區的主要小產區(

村委會

):布朗山是歷史悠久的古茶山,茶樹資源主要分佈在三個行政村委會:班章、勐昴、吉良。(當然個別特殊的小山頭完全可以跳過村委會這一環)

5、知名度最高的當然是班章(村委會),所以我們只瞭解班章村委會的茶就可以了,主要包含:

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巴卡竜、壩卡囡

五個寨子。如果是新茶友,除老班章之外的可暫時不用記,先記住老班章,然後有空的時候再順便記一下班章五寨中的其他四個,再有時間且有興趣的話,在去了解除班章之外的其他布朗山茶,如吉良茶等。

不用多久時間,布朗山的茶就可以瞭解的差不多了,再然後可以順著地圖去了解相鄰的賀開山、南糯山、巴達山等,逐步把勐海茶搞清楚,這也就是第一條的後半句話:

積少成多

當然,班章之外的村寨,也被人劃入了“大班章茶區”,也算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吧。

二、固定片語,優先記住

在普洱茶山頭茶中,有一種特別的稱呼,只有山頭茶資深愛好者才能心知肚明,外人聽來可能一頭霧水,比如“

七村八寨

”、“

邦東三傑

”等等。

這些詞彙就像接頭暗語一樣在普洱茶愛好者圈子中流傳,知道這些名詞的含義雖然不能讓你成為“普洱茶大神”,但在跟一些小白茶友們聊天的時候無意中炫一下還是能提升一些B格的。簡單羅列幾個:

【古六大茶山】

: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或易武),其中攸樂在景洪,其餘在勐臘縣,分佈在瀾滄江東岸,又稱“江內六大茶山”。

【新六大茶山】

:南糯、南嶠(或勐遮)、勐宋、景邁、布朗、巴達,其中景邁在普洱市瀾滄縣,其他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分佈在瀾滄江西岸,又稱“江外六大茶山”。

【易武七村八寨】

【七村】

:曼灑村、麻黑村、曼秀村、落水洞村、易比村、三合社村、高山村

【八寨】

:颳風寨、丁家寨(瑤族)、丁家寨(漢族)、舊廟寨、倮德寨、大寨、曼灑寨、新寨

【勐庫十八寨】

【東半山】

:忙蚌、壩糯、那焦、邦讀、那賽、東來、忙那、城子

【西半山】

:冰島、壩卡、懂過、大戶賽、公弄、邦改、丙山、護東、大雪山、小戶賽

【班章五寨】

: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巴卡竜、壩卡囡

【冰島五寨】

:冰島老寨、南迫、地界、壩歪、糯伍

【邦東三傑】

:昔歸、那罕、曼崗

【臨滄四小龍】

:冰島、昔歸、(勐庫)大雪山、忙肺

記住上面這些,加一起也得有五六十個山頭了,再加上一些耳熟能詳的,比如南糯山、困鹿山等等,總數得有百來個了吧,作為一個初級茶友來說,那肯定是可以出山了。如果想了解這些片語的深層含義呢,可直接透過搜尋引擎去學習,這裡就不贅述了。

記憶名字的同時,最好也對照著地圖,瞭解一下每個村寨的大概位置,這樣可以更方便以後關聯記憶更多的同區域山頭村寨名稱,比如前文圖中的“班章五寨”,和下圖中的“臨滄四小龍”。

三、重點茶區,重點關注;

重點茶區

,指的是知名度高,茶品風格滋味有代表性,茶友中口碑好,當然價格也比較高的茶區,或者在某地市佔據重要戰略意義的茶區。

比如臨滄雙江縣的

勐庫茶區

,西雙版納勐臘縣的

易武茶區

,勐海縣的

布朗茶區

南糯山茶區

、普洱的

景邁山茶區

,等等,這類茶區的茶品在市場上最容易見到(當然其中不乏魚目混珠之輩),也是大多數茶友耳熟能詳的茶區,購買機率也最高。

如果對這些重點茶區有一定了解,那麼在選購這些茶的時候,無疑會給自己多一些避坑的機率。

瞭解這些茶區,首先當然要先知道在什麼位置,然後是要記住這些重點茶區大致的片區風格、茶區包括哪些重點村寨或有沒有知名的小眾山頭茶園、不同村寨的口感特色以及大概的市場價位區間,等等,至於這些山頭村寨有關的傳說或故事,那就隨大家的興趣去了解吧。

四、小眾山頭,隨興所至

所謂

小眾山頭

,一是

名氣小

(普通人沒聽過),二是

產量小

(一般人買不到)。

當然隨著短影片及直播媒體的日益興旺,很多小眾山頭也開始不再小眾了。但對於此類小山頭產區的茶,絕大多數普通茶友還是無緣得飲,名氣小的大家沒興趣(如亞練藤子茶、景東漫灣茶等),產量小的大家又覺得貴(如易武薄荷塘、景星鳳凰窩等),所以這些“小眾茶”也就只能淪為“

小眾人群

”的專享了,這些小眾人群,一類是識貨的,一類是有錢的(當然也有又識貨又有錢的)。

對這類山頭,普通茶友則沒必要過多研究,瞭解個概況即可,因為普通茶友幾乎沒有可靠渠道獲取到這類茶,各種網店/直播間當然不用想,知名品牌自然也不會做這類茶(即便看到有品牌在做也可以忽略),線下店你大機率也看不見,看見了也不一定捨得買。

如果某天有幸在某大佬茶友的茶桌上喝到了,那就跟大佬多瞭解瞭解,回來再跟著網路或書本多瞭解下茶品茶園背後的一些相關常識,也就基本差不多了,

隨興所至

,便是此意。

話說回來,對於沒有生活在茶區的非雲南茶友來說,靠去茶山實地考察瞭解茶源地理實在是一件太過於奢侈的事情,更便捷的方式還是

多看地圖

,把山頭村寨名稱跟地圖上的名稱進行一一對照,然後記住這些名稱和位置,尤其在喝某款茶的時候,對著地圖觀摩瞭解,別有一番風味。

比如喝冰島時就對著地圖瞭解勐庫茶區的山頭,喝班章時就對著地圖瞭解布朗茶區的山頭,喝迷帝時就看著哀牢山西側茶區的山頭,時而久之,自然便就會記住了。

小編不讓免費送地圖,那我就只能加個別人的地圖網店連結了,買不買隨各位自己,好不好不知道,我也沒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