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家居

我說,這不是個空的嗎,不就是空氣嗎?哥哥說,不就是空氣

我說,“這不是個空的(杯子)嗎,不就是空氣嗎?”

哥哥說,“不對,裡面有一個神奇的東西“

那一瞬間,不知道為什麼了我就反駁他了,我說“這個裡面就是空氣啊”,“你知道空氣有好多種空氣,裡面有氫氣、氧氣、氮氣等等,不同空氣比例不同,而且你知道嗎,地球外面有空氣哦(極其稀薄)”

哥哥順嘴就問了,“太空有什麼空氣?”

於是我巴拉巴拉地繼續一通胡扯了,當時我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順嘴就做了科普。

在晚上回想的時候,忽然想起,那時候哥哥跟我說的,“裡面有神奇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我沒有追問下去,哥哥好像也忘了。

我反思自己,是不是不應該打破孩子的這種想象,是否應該多一些關於孩子的想象的傾聽?貌似很多關於科學的驗證都是從想象和猜測開始的,很多的想象與幻想都有其存在的邏輯鏈條。

就像先人們先設定了一個合理推測,比如設想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的,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了思想的高樓大廈,而後,哥白尼在10多年的觀測、計算、驗證的過程中,發現認為地球自轉並且繞著太陽一年轉一圈是最佳的解,並且以假說的方式提出了他的觀點。這一發現與推導的結論推翻了先人們的認知,這也使得後人們需要在最新的認知上重建高樓大廈。

我的思考

最初,我的想法是想讓孩子在正確的基礎上搭建他認識世界的框架,但是,我現在問自己,這樣真的好嗎,我以為的正確是真的正確嗎?

從現在這個時間階段來看,很多理念和看法是被現實驗證了正確的,但是再拉長一點時間、拉更長一點時間,它依然會是正確的嗎?

在夜深人靜的晚上,我忽然對這個問題有了另一種思考。

所以我告訴自己,又何必非得在哥哥的世界當中畫圈呢,如果下回它再問我,“媽媽你知道這個裡面是什麼嗎”

我想我會停下來,仔細聽他說,“我不知道,你可以給我介紹一下里面有什麼嗎?為什麼呢?”

解放天性

發現源於好奇的探索,而好奇正是基於這種對未知的渴求,自我判斷以及不斷地推翻重塑。

比如想象力,我們想象世界是什麼樣的,我們想象宇宙是什麼樣的,然後我們製造各種各樣的工具,儘可能多地創造我們能夠獲取的工具去認識世界,去認識宇宙,用大眾可以理解的語言去詮釋,所以何不拋開大人的身份,以小孩子的思想去思考和理解呢?

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總想替孩子去做一些看起來正確的決定。雖然大部分的話可能在未來會被驗證是正確的,不過我總覺得我們是不是需要去走一些錯的路,吃一塹長一智,或者說只有經歷了錯誤,只有親身經歷過了才能真正的體會,只有真的體驗過了才有資格說“我為什麼要這樣,我為什麼不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