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墨子和孔子的恩恩怨怨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他們執著於和孔子對著幹?

嗨~大家好,我們都知道,中國哲學有幾個重點的發展時間,其中一個就是春秋戰國。其中許多人的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輝,對我們有著莫大的指導意義。其中最眾所周知的就是孔子了。中國很多朝代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墨子這一學派為何執著於和孔子對著幹呢?

今天不說人物小故事,我們來聊聊墨子和孔子的恩恩怨怨吧。

認真學儒學的墨子

我們說諸子百家,可是也得有個先來後到吧。先來的就是道家和儒家。因為門徒眾多,而且一個宗教化了一個和中央集權制強繫結是官方強力推薦的意識形態,墨子的資料相比之下就少得可憐。《史記·孟荀列傳》和《墨子序》中的時間錯差甚至有百年之大。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形成和時代有很強的關係,所以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根據汪中、胡適兩位先生的文章,墨子大概出生在公元前500年,而且出生在魯國。他出生的時候,孔子已經50多歲了。(孔子應該是公元前551年出生)

那個時候,勾踐即將要臥薪嚐膽,而衛莊公也將要被奴隸殺死。

那個時候,魯國出生的墨子開始學習了大家都推崇的儒學,而且學的還不錯,並且自己鑽研。同時他還喜歡做做手工,很早就發現了諸如小孔成像等物理學原理。

就是這樣的鑽研和對於周圍環境的觀察,讓墨子覺得事情不對勁了起來。

找到了!邏輯漏洞

聰明的墨子很快就發現了!為什麼我讀孔子怪怪的呢?因為這些原因!因為這些東西!我覺得這樣會葬送天下!

第一:不信鬼神

孔夫子他們講的什麼,是子不語怪力亂神。

而墨子講什麼:我們應心存敬畏,舉頭三尺有神明。怎麼抨擊呢?墨子說,你們講不信鬼不信神,怎麼還非要舉辦那麼盛大的喪葬儀式呢?你們這不是開玩笑呢?

第二:厚葬

人都死了你幹嘛呢?在墨子的觀念中,非常注重當下。他認為,選那麼多他用不了的陪葬品幹嘛?浪費東西、消耗國力!而且普通人(也就是當時的手工業者、農民、城鎮自由民)根本用不起,實際上增加了地主階級對於大眾的剝削。

這實在是在害人。

第三:守孝

什麼?守孝三年?

那土地誰來種?衣服誰來紡織?這三年誰養我?你們逗我呢?你們儒家都有錢,我們墨家可窮呢!而且你們不生產不就是靠我們納稅嗎?!

第四:聲樂

現在戰亂四起(他的年代,諸侯之前土地兼併還是比較厲害的,按有的說法公元前503年已經戰國開始了),民不聊生,你們天天彈琴算怎麼個事情?而且還有一堆情況必須有音樂,喪葬、祈福、嫁娶…… 這個時候了,種地不好嗎??

第五:缺乏方法論

對於孔子的著作了解的小夥伴肯定能夠想起來一個點:孔子有一堆的指導思想,卻沒方法論。後來在儒家、道家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法家,其實我一直覺得如同儒學的方法論。沒有法家做骨架,儒學不可能籠罩華夏曆史如此長久。

(以上五點來自於《墨子·公孟篇》、《墨子·公輸篇》《節藏》等章節整理歸納)

那麼當時,韓非子還沒問世。對於注重實際的墨子來說,你只有一個最終的目標:讓社會像周天子在時那樣大家規規矩矩的,但是沒有怎麼做到的法門,是很虛幻的。是空中樓閣。而且孔子去世後,大家沒有繼承精華,反而沉迷研究禮儀這種東西,在墨子看來就是傻子。

以上是我覺得墨子為什麼要和孔子對著幹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思路就不一樣!但是歸納到最本質就是:我們想要的社會,不一樣。

孔子代表的階級渴望一統,渴望社會倫常,而代表“無產階級”(墨子門徒多為農民、手工業者這種身份,約等於工人階級了)的墨子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壓迫我們、不要打仗、不要爭鬥!大家務實一點,好好種地好好做生意,好好地打鐵。

自古一直有農民存在,他的學說,為何要隱匿在歷史的長河中,無人提及?

必然的失敗

我們都知道,土地兼併是一條走了就會上癮的路,各國君王莫不如是。

所以墨子失敗的一個很大的原因:作為政治學說,沒有匹配當時君主的政治訴求。我們都想坐擁天下,你讓我們不打了?怎麼可能?所以說,這種階級侷限性讓他的學說天生就有致命問題。

其次,學說存在基礎在後世沒有出現過。

我們看學說,特別是政治學說,一定是有訴求、有階級!能團結一部分人去對抗其他人。而農民、手工藝者在當時因為小國家逐漸消失,所以四處流動,他們渴望穩定的,渴望安靜生活,他們甚至不怕日子過得苦,只要還能過得下去。

當大一統的理念深入每一代君主的心,那麼除非政權末路,不然他們不會反抗、不會思考。他們是缺乏政治鬥爭覺悟的人們。所以墨子學說沒有土壤,必定消亡。你看史記中,就已經沒有了墨家的影子。這,是必然。

最後一個不那麼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家法家打壓。法家你看商鞅就知道,要麼種地,要麼當兵的思路,讓手工業者和自由民不復存在。也絕了墨家後路。

這麼多侷限,這麼慘的結局,墨家就這麼廢物?不是的。

依然偉大的他

縱然失敗,墨子依然是一個偉大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看看關於墨子的幾個事件吧!

他看見當時各國征戰的慘禍,心中不忍,所以倡為“非攻”論。他以為從前那種“弭兵”政策(如向戌的弭兵會),都不是根本之計。根本的“弭兵”,要使人人“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而且他不是說說而已,他真的四處奔走,阻止戰爭。

由此可見,先生高義。

有一個朋友勸他道:“如今天下的人都不肯做義氣的事,你何苦這樣盡力去做呢?我勸你不如罷了。”墨子說:“譬如一個人有十個兒子,九個兒子好吃懶做,只有一個兒子盡力耕田。吃飯的人那麼多,耕田的人那麼少,那一個耕田的兒子便該格外努力耕田才好。如今天下的人都不肯做義氣的事,你正該勸我多做些才好。為什麼反來勸我莫做呢?”

由此可見,先生胸襟。

學說總是逃不開自己的時代侷限性,雖然有著階級的侷限、時代的侷限,但是他敢於質疑,願意為了理想奉獻一生的行為始終值得敬佩。而且他的貢獻不止一套學說,還有對於科技的研究方式和很多早起物理現象總結。

這不就是中國精神?這樣的人,名字不應消失在歷史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