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深度解讀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開篇章:人類的黎明

饞貓影視,越看越饞,大家好,我是饞貓。

《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劉慈欣也曾經謙虛的說,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就試著來解讀一下這部史上最偉大的科幻片。

電影共分為四個章節,在這之前有一段長達三分鐘的黑屏,背景是無序的噪音。這段最直接的用意像是在勾起觀眾的好奇心,催促大家儘快入場落座的意思。二就是象徵宇宙誕生前的混沌。還有就是這個黑屏可以理解為片中反覆出現的“黑石”。它在看著你,因為“黑石”每次出現,都會發出這種噪音。

影片的第一章叫The Dawn of Man(人類的黎明)。

幕布亮起,電影開始,背景音裡響起“施特勞斯”的古典名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首曲子,如果大家聽過,想必都會被這段音樂所震撼,短短的一個序曲就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莊嚴肅穆以及對宇宙未知的敬畏感。

鏡頭來到幾百萬年前的非洲平原,內容主要表現一群猿猴的崛起。小說裡的主角是其中一隻叫“望月”的猿猴,但電影裡沒有交代姓名。這群猿猴在非洲大草原上覓食生活,

它們(這裡還用這個它來表示它們依然是動物)

與野豬、豹子、斑馬這些動物都處在同一食物鏈中,時刻有可能送命。生活掙扎在溫飽線上,飢一頓飽一頓。他們為了食物、水源、配偶,族群間也會發生爭鬥,主要是比誰的嗓門大,不行就掄拳頭上。如果當時外星人降臨地球,並不會覺得這群猿猴有什麼過人之處。

突然這一天,猿猴的洞口出現了一塊不是自然界的黑色的石碑,它的表面與邊角都非常的光滑。同時,背景音裡出現了人聲與電磁噪音混雜的聲音。猿猴們被黑石與聲音影響它們好奇地去觸控這個黑色的石碑。在這個時候,庫布里克給了一個曙光照耀“黑石”的鏡頭,這個鏡頭在影片裡關鍵的時候就會出現,當然,每當它出現的時候,人類的命運就會發生轉折。

觸控“黑石”後的他們(這裡已經可以使用這個他來表示,從本質上講,人是能夠製造工具並能夠使用生產工具以從事生產勞動的動物,這一點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

不知道事情已經完全改變了。其中這個叫“望月”的猿猴,在面對動物屍骨的時候,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他拿起了一塊骨頭左右砸了兩下。這時,背景音再次傳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骨頭在“望月”手中變成了一把錘子,工具的概念出現了,這就是智慧的曙光。

不要小看這把錘子。在幾百萬年前,它是絕對超越時代的黑科技,有了這把錘子,猿猴族群的生活水平立馬提升。剛才還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在可以人手一塊大肉排了。工具不光可以打獵,還能揍同類。以前爭奪資源需要拼命,現在有了錘子黑科技,學會了使用工具的“望月”族群將能走出非洲,成為佔領世界的智人。

進化的大門向這群猿猴打開了。

這一段中庫布里克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有兩重,

一就是人之所以為人,工具的發明是關鍵的一步。二就是庫布里克否認了自然的進化觀。

這群猿猴並不是註定要成為萬物靈長的。如果沒有“黑石的點化”,就算再過幾百萬年猿猴也不會開竅。也就是說,他認為宇宙裡有一個更高的主宰力量,放置了黑石,激發猿猴,走上了進化之路,一切都盡在更高文明主宰者的掌握中。

從開篇來看,感覺這確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片子。影片開頭長達三分鐘的黑暗足以讓沒有耐性的觀眾退場。語言在片子裡是純粹的配角,第一句人的聲音是在片子的第25分鐘。這對於習慣於聽到對白的觀眾們來說,實在是費勁的折磨。

從猿人到人類,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步。庫布里克把它處理得如故事一樣。影片中那一瞬間,空中飛躍的骨頭變換成漆黑太空裡漂浮的宇航器。漫長的文明史就濃縮在一秒之內。然而,這是人類的滄海桑田;卻是宇宙的微不足道。偉大和渺小,便共存於這一秒。

大家對“黑石”有著什麼樣的理解,明天我們接著聊第二章:A Trip to the Moon (月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