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屬於李世勣的榮譽,隋唐兩代人的恥辱,在他手中被洗刷

總章元年,這是唐朝值得慶幸的一年,

在這一年,李世勣擒獲了高句麗王,唐朝獲得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池

,以及六十九萬七千戶口。

到此刻為止,困擾了隋唐數代人的高句麗問題被徹底解決,遼東從此安定。

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遙想當年,

隋煬帝統兵一百一十三萬,想要徹底平定遼東,結果卻是慘敗收場

,三次大戰打得隋朝崩潰,最終被唐高祖趁虛而入。然後,

唐太宗又帶兵出戰,結果又是尷尬而回,留下千古遺憾。

一位位強大的君主似乎在此受挫,但卻最終在唐高宗時期洗刷了屈辱,而實現這一目標就是李世勣。

那麼問題來了,連太宗都折戟沉沙,李世勣卻能立下如此大功,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關於高句麗的問題,其實早在隋煬帝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別看隋煬帝在歷史上名聲不好,

其實在大業七年以前,隋煬帝創造了無數的奇蹟,曾經被稱為聖君

,而且當時隋朝的國力絕對是超越唐朝的。

但是,由於高句麗反抗中央統治,遼東成為了隋朝的威脅。

因此,隋煬帝在大業七年,調動一百一十三萬大軍,以及兩百萬民夫進攻高句麗,一場大戰在遼東爆發。

如此眾多的軍隊,在歷史上絕對是罕見的,但是高句麗的反抗卻出人意料。

隋煬帝的大軍失敗於遼東城下,一百多萬軍隊僅有不到二十萬人倉皇而歸。

隋煬帝不甘心,隨後又數次進攻遼東城,結果都是損失慘重,到最後好不容易逼迫對方妥協,但國內早已農民起義四起,帝國日薄西山,而楊廣本人也在大業十四年身死國滅。

當隋煬帝倒下後,很快唐太宗又登場。

以能力而論,太宗實力遠超隋煬帝,因此在開創無數傳奇後,太宗於貞觀十九年親征高麗。

這一場大戰打的天昏地暗,客觀的說,唐太宗並沒有失敗,

但由於唐太宗打的太保守,而且對方堅壁清野

,結果不勝不負而歸,而且還留下了歷史的汙點。

從以上記錄來看,高句麗遼東問題困擾了隋唐兩代人,

隋煬帝為了這一區域亡國,太宗皇帝因為這一地區而丟臉

,遼東問題可見有多麼複雜。

面對這個問題,

多少能臣名將只能無奈嘆息,就連武則天也一度感慨無奈。

但有一個人卻悄然登場,此人就是李世勣,

他繼承了太宗的遺志,承載著高宗時代的殷殷期盼,居然化解了這個百年難題。

李世勣此人在隋唐英雄傳中以智者的形象登場,但在真實記載中,

此人卻是一個純正的武將。

據記載,他早年是瓦崗寨的重要成員,曾經在隋末大亂中以彪悍著稱,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後隸屬於李唐,多次與王世充大戰,並且數敗之,威名震動天下。

而後

他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打過宋金剛,打過劉黑闥,甚至還參與了江南平定戰鬥,

真可謂是打遍大江南北。

然後到李世民登基時,李世勣又轉戰突厥,

在貞觀三年,以通漠道到行軍大總管身份痛擊突厥主力。

然後再貞觀四年,又率軍圍堵頡利可汗,致使對方逃亡鐵山,最終被唐軍俘虜。

之後唐朝一度偃旗息鼓,以政治和經濟改革為先,李世勣也安居於家中。

但這位將軍從來不甘寂寞,一直等待著寶劍出鞘的時刻。

果不其然,

貞觀十五年他又被拜為兵部尚書,此時恰好阿史那思摩遭遇真珠可汗二十萬聯軍的進攻

,李世勣二話不說擔任朔州道行軍總管帶領六萬大軍出戰。

李世勣威風不減當年,

大破敵軍斬首三千,俘虜五萬,

敵軍倉皇逃跑,阿史那思摩危機立解。

到貞觀十九年,唐太宗親征高麗,

李世勣率軍跟隨出戰。在此次作戰中,雖然戰爭結果不理想,但是李世勣卻打得十分精彩

。戰爭初期就出其不意從通定渡過遼水,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現敵軍面前,一舉俘獲百姓兩萬人,糧食十多萬石。

之後李世勣又圍攻安市城,在配合作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和太宗還有長孫無忌配合,斬殺高麗軍人兩萬餘。

從以上記錄來看,李世勣一生可謂戰功赫赫,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將。而且當年他親自參與了對高麗的戰爭,既知道對手的實力,同時也有與之對敵的經驗。

因此,當太宗故去後,李世勣一直摩拳擦掌,希望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終於時間來到乾封元年,

這一年太宗的老對手淵蓋蘇文病死,高麗內部發生了奪權鬥爭。

按照法理,高麗政權應該由泉男生接管,

但他的兄弟發動政變,因此此人被迫向唐朝求助。

眼看大好時機到來,唐高宗李治也十分激動,他立刻請出了老將李世勣,讓他擔任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準備進攻遼東。

第二年,

李世勣做出正確決策,優先攻取高麗西邊要塞的新城,然後再趁勢進攻。

這個決策十分正確,唐軍一下子奪取的十六座城池,高麗的叛軍根本無法阻擋。

在此期間,高麗也曾經進行猛烈反撲,唐軍一度受挫,但慶幸有薛仁貴及時出手,並且大破敵軍,唐軍又穩住陣腳,而且反手斬殺五萬餘人。

到總章元年,

李世勣又安排薛仁貴攻陷了高麗的重鎮扶余城,周邊四十多座城池投降。

而李世勣本人又率軍大破高麗主力,又斬殺對方三萬餘人,並且奪取了大行城。此時高麗已經軍心大亂,李世勣和薛仁貴乘勝進攻,

史書記載,唐軍追擊二百餘里,高麗軍隊望風而逃,投降者也絡繹不絕。

等到唐朝奪取辰夷城時,唐軍已經對平壤形成的合圍之勢,高麗大勢已去

。迫於無奈,高麗國王選擇下跪投降,就這樣,困擾了隋唐數代人的高句麗政權滅亡,而唐朝在這裡設立了安東都護府。

取得了這麼大的勝利,唐高宗李治十分關係,他親自在含元殿舉行的授俘儀式,

這一刻唐朝的榮譽又達到了高潮,而老將李世勣更是迎來了一生中最大的輝煌。

因為此戰的勝利,

李世勣被加封為太子太師

,增加封邑連同以前的一共有一千一百戶。

在貞觀十七年時,唐太宗繪像凌煙閣,李世勣只位列二十三名。不過那時候李世勣還沒有平遼東的功勞,

有不少學者認為,若是太宗能親眼目睹遼東平定,或許李世勣的位置會更高一些

,甚至還能排在前十名。當然這一切都只能是假設,但也足以看出李世勣之功勞。

參考文獻

《舊唐書》

《中國通史》